河北沧县铁钱垛考古勘探开始 宋代铁钱只流通南方或被推翻
近日,沧县北关村的铁钱垛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昨天,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对这里的宋代铁钱垛进行了考古勘探,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沧州旧城的众多历史细节,有望随着铁钱垛的发现而逐渐清晰。
沉睡多年铁疙瘩竟是宋代大宝贝
日前,沧县文保所接到举报,称北关村的田地里有古代的“大铁疙瘩”,并且已遭人破坏。工作人员赶到此处后发现,这个“大铁疙瘩”就在该村外的田间小路旁,一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大铁疙瘩完全是由圆形方孔的铁钱堆积、锈蚀而成的。由于年代久远且腐蚀严重,铁钱上已没有字迹可供辨识。但是它与1997年出土的宋代“铁钱库”高度相似,文物专家认定它是宋代的文物。当年宋代“铁钱库”出土地点在这个铁钱垛的西北方,直线距离仅五六百米。由于这个铁钱垛表面明显有人为凿过的痕迹,出于保护的目的,沧县文保所已向上级部门递交了对它进行抢救性发掘的请示。
据当地村民说,这个“大铁疙瘩”早就在这里。至于它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村民们也说不清。北关村村民,61岁的庞双利说,他家种的地就在“大铁疙瘩”旁边,干农活儿干累了,常在它上面坐一会儿。本来这“大铁疙瘩”表面已被磨得锃亮,但是后来有人把最上面的一块偷偷凿下去弄走了。
沧县一村民:(宋代)绳纹砖当地很常见
昨天,沧县及沧州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来到沧县北关村,对这里的宋代铁钱垛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人员很快在附近发现了一块绳纹砖。这块砖大约20厘米见方,厚约6厘米,表面的绳纹清晰,质地坚固。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也是宋代的东西。而据现场一位女村民说,这种东西在当地很常见。
市文物局的郑志利从事文物工作已近20年。他用洛阳铲在距离铁钱垛边缘约50厘米的土地上打了第一个探洞。打洞时发现,地下碎砖瓦很多,打起来很费劲。在打到40厘米深处时,从洛阳铲带上来的泥土中发现了铁钱残片。据此可知,这个铁钱垛可能还有比较大的一部分埋藏在地下。随后,工作人员在距离铁钱垛稍远处另外打了两个探洞。最初,洛阳铲带上来的泥土呈现常见的黑褐色。在打到50厘米深处时,再带上来的泥土突然变成了浅黄色,而且呈干燥的粉末状。很快,颜色更浅的泥土被带上来。据郑志利介绍,这是宋代人用含石灰的三合土构筑的夯土层,证明地下是一处建筑遗址。郑志利说,这样厚达50厘米的夯土层不会是民间建筑的,应该是城墙、县衙等大型建筑。夯土层在距地表约100厘米时结束,再深处的泥土呈现黑灰色,进入了更古老的唐代文化层。
宋代铁钱只流通南方一说或被推翻
在这个铁钱垛西约3公里处,就是残存的5段沧州旧城城墙。而在铁钱垛南方不到100米处,有3处10至20米高的土台子,被当地村民称为“皇上台子”和“东宫”、“西宫”。据村民说,附近还有一处土台子,他们叫它“鼓锣台”,这4个土台子都是自古就有的。沧县文保所工作人员说,他们曾对此进行过考察,认为这些都是古代建筑遗址,而对其详情并不清楚。考古工作吸引来几名村民前来围观。一名村民说,在这附近浇地,水常会流到“狼窝”里,浇很多水也灌不满。因此他们怀疑“皇上台子”下面有地道和“东宫”、“西宫”相通。
工作人员说,如果认真发掘这处遗址,可能就此揭开唐代清池县衙遗址的秘密。而1997年发现的“铁钱库”,也有可能由此搞清其身世。有资料称,中国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并在后来的历史上间断性出现,但始终未能取代铜钱的主流地位。宋代发行铁钱的背景是:当时商品经济相对繁荣,单靠铜铸币无法满足商品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另外,现在考古界一般认为宋代铁钱只在当时的南方流通,而这处发现可能会推翻这个结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