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象牙露"真容" 修复后的象牙能经受颠簸

27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两根修复成功的三星堆象牙,光洁精美,令所见者啧啧赞叹。象牙保护一直是世界性难题,20年前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几十件象牙一直被“封藏”,直到两个月前,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的文化遗存保护新材料通过国家验收,“还原”象牙“真容”才成为可能。

修复的象牙,能经受颠簸

走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实验室的桌面上摆放着两根“完整”的象牙,黑色的表面上夹杂着些许绿色,凹凸不平,乍一看如干枯的树木。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告诉记者,三星堆象牙是被火烧、砍砸后放入祭祀坑,坑内埋藏的器物又复杂,象牙表面的绿色就是青铜器的铜锈渗入染上。当年出土时,只“在象牙表面刷了一层胶”,然后放置在铺满沙子的大木箱中。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固定象牙表面,内部还是松散的。快20年时间过去了,一些象牙已变成了粉末,再也无法修复。杨晓邬说,已修复的两根象牙,从内到外都得到加固,现在可以随意移动,“应该能经受长途运输的颠簸”。

修复工序复杂,需心细如发

参加三星堆象牙修复的是8人小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宋艳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修复象牙至少要经过五大步骤。先要用纱布把每段象牙包裹起来,用6-8片很薄的竹片把一段段象牙拼接成完整的一根,再用纱布捆好;然后把它放入加固材料中浸泡加温,温度不超过120℃,12小时左右;取出象牙在自然条件下固化,拆开纱布和竹片,“象牙成为一体,具有一定强度了”;再用出土的象牙残渣加固材料制作成“象牙泥”,敷在象牙的接口之间,同时用电吹风加热;最后,手术刀等工具“上台”,修整象牙的纹理,使拼接好的象牙“浑然一体”。

宋艳计算,第一根象牙修复,前后共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在修复第二根象牙时改变了方法。先把每段象牙放入加固材料中浸泡使之具有强度,“这样用手来拼接固定象牙就不怕用力,有利于接口对接完好。”第二根象牙修复只用了20天左右。

“修复后的象牙在外观质感上比修复前颜色更深,有一定光面,这一点不太满意。”杨晓邬有些遗憾,“目前成都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还不能改善材料的特性,只能在后期的工艺中尽量降低弊端。”据了解,刚修复的两根象牙还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才能决定是否把剩余的象牙全部修复。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