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满乡愁的“乡村博物馆”

文化陈列馆中的非遗展示区-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陈列馆中的非遗展示区

 

外国客人参观四方村文化陈列馆-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外国客人参观四方村文化陈列馆

 

四方村文化陈列馆大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四方村文化陈列馆大门

 

  一个村级文化陈列馆,一个时代的乡愁记忆。

 

  这些要素的叠加,形成了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文化陈列馆的现实形态。

 

  洁白的墙面把院子反衬得光亮,风车、锄头、镰刀等有序摆放,就像刚使用过一样,回溯几百年的民风村貌历历在目,一个穷山村变身模范村的奋斗历程在脑海中回旋……4月13日,记者走进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村级文化陈列馆,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文化陈列馆面积不大,却内容丰富,通过历史变迁、科学发展、盐商文化等展示,再现了四方村村民拓荒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历程。

 

  一个“乡村博物馆”安放着一个时代的乡愁

 

  2016年2月9日,农历大年初二,家住自贡市大安区的廖汉江和两个子女跟着妻子回娘家。在午饭后的间隙,廖汉江带着家人参观了四方村文化陈列馆。

 

  一幅幅老照片,勾起了年近五旬的廖汉江对那个年代的回忆:“那个时候,村里困难,吃水都成问题。每次回家来,我们都要大包小包带各种衣食用品,补贴亲戚。后来村里组织修微型水利,建公路,在农业特色产业、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最终实现了交通、经济发展和生活的巨变,并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多次被省市县级表彰为先进单位、文明示范村。”

 

  廖汉江的母亲和妻子是四方村人,他自己也算半个四方村人。

 

  “做为半个四方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希望你们要秉承四方村人敢闯敢拼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廖汉江一边回忆过去,一边对身边的晚辈们谆谆教诲。

 

  这一幕,恰好被文化陈列馆工作人员肖光贞看到。

 

  “在春节和清明时节,我们每天都要接待很多像廖汉江这样的家庭,他们每每到来,都会不厌其烦地向子孙们诉说村上的历史和当年的务农生涯,希望子孙们努力奋斗,成为一个有用之人。”4月13日,肖光贞告诉记者。

 

  “我们建起了楼房,却弄丢了乡愁。弘扬传统文化,让子孙后代记住乡愁需要一个载体,所以我就构思,建一个村史馆。”威远县史志办主任冷国文是文化陈列馆建设的发起人,4月25日,他告诉记者,此前,当地要在四方村建一个全市一流的新农村综合体。四方村历史悠久,而且很有名气,为了留住乡愁,留住子孙后代对故土家乡的眷恋,他四处奔走,终于争取到县上的资金和项目,于2014年8月,建起了内江市首个村文化陈列馆。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