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长连发两篇论文坐实“始祖鸟是恐龙”

  他初中没毕业,就进工厂当了锅炉工。

  至今,他不会打字,不会上网,也不懂一个英语单词,可他能3天内在《科学》、《自然》上连续发论文,羡煞无数名校里的教授、博导,网友称他是“自然科学史上最励志的人”。

  他是郑晓廷,是“世界最大的恐龙博物馆”馆长,被美国《科学》杂志称为“恐龙王”。他珍藏的一种标本,被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郑氏晓廷龙”。他一手打造的博物馆,让中科院的古生物专家惊叹不已:这里的化石几代人都研究不完……

  门外汉提升大学科研名气

  郑晓廷刚过59岁生日。快入花甲之年,却率领一个科研团队,让一所普通大学声名远扬。

  8月20日,山东临沂大学骄傲地对外宣布两个数据:一年来,内地高校中,该校在《自然》上发的论文数跃居第八;15年来,内地以第一作者在《科学》、《自然》上发表论文168篇,该校有5篇,其中今年就有3篇。

  这5篇文章,第一作者都是郑晓廷。8月初刚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再次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郑晓廷通过大量化石实例分析,认为哺乳动物起源不是1.7亿年之前,而是至少2.2亿年之前。

  临沂大学是2010年11月由临沂师范学院改名的,而临沂师范学院是1999年才组建的,科研实力并不太强。郑晓廷是该校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他是2010年8月被引进该校的。聘为教授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郑晓廷初中肄业,这么高规格聘他,有损学校声誉。

  说来也巧,两天过去,美国《科学》发表的一篇文章,讨论的是始祖鸟、孔子鸟的一级飞羽羽轴过于细软,由此作者认为,此种鸟类飞翔能力很弱。

  “我一看,题目有了!”鸟类飞羽的羽轴在化石中非常难保存,但郑晓廷掌握的4件化石中,刚好保存有清晰的飞羽羽轴痕迹。这些羽轴差不多是《科学》报道数据的两倍,并不细弱。“虽然这两位学者做了很严密的分析,但基础数据错了。孔子鸟、始祖鸟的羽轴和现在的鸟一样粗细。”

  郑晓廷买来了体重和孔子鸟差不多的鸽子,测量鸽子的羽轴,比较它与孔子鸟的其他特征,进一步印证了自己的想法。郑晓廷找到中国科学院古生物专家徐星。两人分析认为,化石标本有些是鸟的背侧,有些是腹部,羽毛叠覆的区间也会形成一个像羽轴的印痕,不能因单一化石标本,就认为孔子鸟、始祖鸟羽轴过细。

  他们写出的文章由于观点新颖、论据扎实,美国《科学》杂志很快在2010年10月15日发表。

  进校2个月,第一篇论文就发在国际最顶端刊物上,学校上下轰动了。可郑晓廷对此只是淡淡一笑,在进临沂大学之前,他就在《科学》上发过论文。只不过,当时他的供职单位是山东平邑县办的“天宇博物馆”。

  锅炉工肯钻研成矿长

  频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登上国际顶端刊物,得益于郑晓廷背后庞大的化石库??天宇博物馆。

  郑晓廷老家在山东沂蒙山区平邑县,这里经济不发达,化石也不丰富,却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动物博物馆。这里仅恐龙化石标本就有1106个,原始鸟类化石有2328件。

  由于藏品丰富,天宇博物馆的展厅里,或同时展出同一物种的大量化石,或同时展出同一时代大量不同物种。其他博物馆也许会当作“镇馆之宝”的化石,在这里被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参观者大呼过瘾。

  穷地方弄出这么个“阳春白雪”,郑晓廷承认,是利用了“职务之便”。

  郑晓廷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16岁时,初中还没读完的郑晓廷进县针织厂当锅炉工,他毛遂自荐改造锅炉,一举成功,20岁转干,成为厂团总支书记,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第一批新长征突击手。后来,郑晓廷当上厂长、县经委副主任直至镇党委书记。

  1991年,平邑县被探明储藏有34.8吨金矿,善于钻研的郑晓廷被调任矿长,仅两年工夫,这个金矿产黄金1万多两,利润过千万元。郑晓廷研究的一项提金冶炼工艺,被当时的国家黄金局总工程师评价为“世界一流”,全国推广。金矿成了当地主要财政收入,郑晓廷也当上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名利双收,本可安度晚年,可郑晓廷开始“不安分”了。

  爱好收藏奇石的郑晓廷觉得,收藏将越来越有潜力,文物赝品多,为何不建个博物馆收藏化石,建好了还能促进当地旅游。郑晓廷向县里汇报,保证建博物馆的钱全由金矿负担,金矿每年上缴利税一分不少。此举得到了县领导的支持。

  说干就干。2004年7月,投资5000万元的天宇博物馆就建成了。之后,郑晓廷在全国各地不断征集化石、矿物标本,陆陆续续投入3.9亿元。博物馆收藏的史前化石主要来自辽宁西部、山东山旺、贵州兴义、甘肃和政等地的古生物群落。

  不当矿长专心研究化石

  收藏的化石多了,郑晓廷开始琢磨、研究起化石。2009年,金矿被山东黄金集团并购,郑晓廷不当金矿矿长了,专心当博物馆馆长研究化石。

  “一开始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能广撒网,无论是鸟类、爬行类、哺乳类,只要是文献,都找来看。”郑晓廷连动物的基本构造都不懂,更别说研究化石。他就从解剖公鸡开始,一步步学。

  从小都想搞清楚生命起源的郑晓廷,自己动手杀鱼、杀鸡,解剖乌龟,解剖鸽子,几千元一只的鸵鸟就解剖了6只,价格更贵的鸸鹋也解剖过。那段时间,他解剖的鸟类有上百只。老伴不太认同郑晓廷这个爱好,但也帮着用碱水煮那些骨骼。

  这些骨头现在还放在储藏室,随手从里面拈起一块,郑晓廷就能说得头头是道:“这块是鸽子的胸骨……这块是鸭子的头骨……”鸟类在不同时期骨骼的发育程度,被他研究得十分透彻。

  郑晓廷的办公室里,一个展翅欲飞的秃鹫骨架标本,正对着办公桌,那也是他亲手解剖过的。

  那只秃鹫原本是在附近动物园里老死的,埋了十多天被郑晓廷知道了,连忙派人赶去,挖了近两米深才挖出来,用板车拉回博物馆。正值三伏天,郑晓廷穿着背心,顶着恶臭,在博物馆主楼后面的空地上,一块一块解剖,研究秃鹫的骨骼结构,背心湿透了他都浑然不觉。

  博物馆筹建时,郑晓廷甚至连国内有哪些古生物研究机构都不知道。研究多了,心中一有想法,郑晓廷就写在稿纸上,让助手输进电脑。现在他的手稿摞起来有一米多高,到处都是修改的痕迹。

  博物馆里有位学地质学的翻译小张,专门负责给“一个英文单词都不认识”的郑晓廷翻译英文资料。按郑晓廷的要求,凡是公开发表的古生物学论文,尤其是关于古鸟类、带羽恐龙的,一概要译出来。

  在古生物学家徐星看来,郑晓廷从喜欢化石,到解剖鸟类,这个过程和19世纪古生物学启蒙阶段的自然学者很相似。“他们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好,有足够的财力收集化石,可以弄到很多动物练习解剖,更容易出成绩。”

  三天连发两篇权威论文

  今年3月15日,美国《科学》刊登一篇论文,通过对11件保存着后肢羽毛或皮肤结构的早期鸟类标本,揭示了早期鸟类的进化过程??始于四肢均有翅膀,到后来仅前肢有羽翼。3天后出版的英国《自然》又刊发一篇论文??以3件罕见的保存了卵巢中滤泡的早期鸟类化石,揭示了早期鸟类虽然与恐龙和鳄鱼一样还使用两个卵巢和两条输卵管,但它们已然像现代鸟类一样,只保留了一个有效的卵巢和一条输卵管。

  两篇文章,第一作者均为郑晓廷。

  其实,在研究史前生物的圈子里,郑晓廷早已世界闻名。自2009年以来,郑晓廷已在《科学》、《自然》、《美国科学院院刊》、《英国皇家学报》、《鸟类学研究》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内容都是关于远古生物。

  2011年,对天宇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长羽毛的恐龙标本,古生物学家徐星发论文时,将它起名为“郑氏晓廷龙”,以奖励郑晓廷的收藏和发现。

  早在1861年,学术界开始认为始祖鸟是鸟的祖先,此观点盛行150多年,尽管受到质疑,但无实证。天宇博物馆珍藏的“郑氏晓廷龙”清晰显示,始祖鸟是原始的恐龙,也就是《侏罗纪公园》电影里出现的“迅猛龙”的祖先。

  彻底坐实“始祖鸟是恐龙”,让“郑氏晓廷龙”被评为2011年世界100大发现第30位。

  如今,博物馆靠门票、小矿物经营等,基本能维持运营,但自金矿被卖后,博物馆就再没收藏任何一件标本了。郑晓廷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将天宇博物馆打造成世界著名的学术研究平台,让它成为全球公认的古生物标本研究中心、标本收藏与展示中心。“还能在《自然》发多少篇?这可说不准,我还有许多新奇的想法没有公之于众。”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