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居修复应“修旧如故”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一级作家雷铎日前到惠州考察东坡故居旧址等历史文物建筑,并就东坡祠修复方案提出建议。市文广新局表示,雷铎从传统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对重修苏东坡祠提了很多宝贵建议,该局已将建议转交给设计方吸纳。

  建议

  用历史建筑来传承苏东坡文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5日至10日,雷铎应邀到我市对东坡故居旧址、宾兴馆、苏堤、王朝云墓、泗洲塔、挂榜阁、东江民俗文物馆、丰湖书院等文物建筑和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详细考察,并就东坡祠修复方案提出建议。

  “人以地名,地以人名,一个地方有无大文化名人非常重要。”雷铎说,惠州有很多历史文物、文化,苏东坡文化是惠州的一大文脉。苏东坡集儒释道于一家,几起几落,懂得进退。他施恩泽于百姓,秧马的使用推动了农业进步。

  “苏东坡先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荔枝诗、王朝云、苏堤是妇孺皆知的。”雷铎认为,苏东坡故居很难得,如今很多地方建纪念馆,惠州也要努力把苏东坡故居旧址进行修复,用历史建筑来发扬和传承苏东坡文化。

  故居旧址应以故居修复为重点

  “在大布局中重点考虑堂和址的关系,从进入和方位来说,祠是主体,但从深度研究来说,旧址是主体。”雷铎认为,因有故居而有祠,所以东坡故居旧址应以故居修复为重点。

  “祠朝南,址朝西,可以考虑建一条石便道。”雷铎建议广泛收集民间的旧石,无序堆放在一角,表明经过历次修葺,从而产生历史感。

  关于旧址的修复,雷铎主张“修旧如旧”、“修旧如故”,他认为东坡故居的修复要充分考虑朝代及材料问题。”雷铎提出,文化底蕴体现于细节之上,建议保留地基遗址,修茅厕等,在小院内一角落集中展示各种旧砖石,同时植物也不可缺少,比如枇杷、杨梅、荔枝、竹林等。

  混合式建筑融合宋明清特点

  围绕苏东坡故居旧址的修复,雷铎提出近20条建议并画图说明。记者看到,有对故居朝向、地型、建筑制式、布局以及建筑群设置等大问题的建议,也有对物品摆放、植物选择、古井、古台阶等小细节的建议,可谓全面而细致。

  雷铎建议东坡祠与东坡故居设计中统一颜色,采用白墙、黑瓦、青砖,牌匾采用粉、绿色。

  在建筑制式上,雷铎认为可采用混合式,融合明式、清式建筑,采用少量宋代建筑,并将现代因素加进去,“历代重修中就建有明式、清式建筑。明式简洁、清式繁复。采用混合式具有可行性,同时解决了材料方面的困扰。”

  在小细节上,雷铎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旧址小院内应设计中大坪,采用回字型结构,其中石头台阶和井是重点,要好好保护,“天井内有一口井,井必定在院内。”

  又如植物的选择,雷铎建议选择枇杷、杨梅、荔枝、竹、菊等植物,“卢橘是枇杷,菊花是苏东坡的至爱,菊花耐寒且花期较长,利于观赏。”

  除了对故居修复的建议外,雷铎对配套建筑群及祠堂的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与之配套的西街与苏东坡息息相关,可重现民俗活动的场景,具有历史价值,同时还有可操作性和可延续性。

  同时,雷铎建议苏东坡纪念馆收集苏氏族谱、苏氏出版物大全、苏轼画像以及书法选粹等,举办苏东坡书法临摹展,以此推广苏东坡文化。

  回应

  市文广新局:

  已把建议交设计施工方参考吸纳

  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李杰表示,雷铎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建筑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他此前曾多次到惠州,是惠州人的老朋友了;他是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学生,对惠州历史文化保护情有独钟。

  李杰介绍,随着惠州去年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启动惠州苏东坡祠重修工程,关注惠州的专家学者比以前更多了。就惠州苏东坡祠重修工程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我市召开了多次专家论证会,以求保证文化品位和工程质量。

  李杰说,雷铎的建议非常详实,从传统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具体到包括园林植被的选择、布局都有提到,这些建议有利于最大限度复原东坡祠的历史风貌,做到“修旧如旧”、“修旧如故”。市文广新局第一时间已把雷铎的建议交付设计施工方,作为参考加以吸纳。

  “按照计划,惠州东坡祠景区复原工程分三期进行,首期将建设主体工程,为期一年。”李杰透露,该工程按照原计划推进中,作为业主单位,市文广新局会继续倾听社会各界尤其是专家学者对该工程的意见建议。

  人物介绍

  雷铎,原名黄彦生,1950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8年参军,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原为军队正师职作家,现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所研究员、副所长,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国际易经联合会(由联合国信息促进系统协会支持的国际易经专业机构)理事。

  ■相关链接

  惠州东坡祠景区去年底动工

  据悉,位于惠州市区桥东白鹤峰的东坡祠遗址,是国内唯一可以明确考证的苏东坡亲自筹建的故居所在地。历朝历代的惠州人都有对该祠进行修葺,该祠最后毁于上世纪抗战期间日军的炮火之下。

  惠州东坡祠景区复原工程是推进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件大事,对建设文化惠州、打造东坡文化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6月市政府决定重修东坡祠,经过科研、环评、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工程于2015年5月立项,11月26日完成项目招标工作,12月底正式动工。

  据介绍,惠州市东坡祠景区复原工程总规划面积3.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3亿元,整个项目分为东坡祠核心区、东坡纪念馆区、东坡粮仓文化艺术创意区以及园林休闲景观区,将依据史料和考古发现,重塑东坡故居、翟夫子舍、林婆卖酒处、朱池、墨沼等建筑的历史风貌,将其建设成为集苏东坡生平事迹和文物陈列、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苏学研究和文化创意园区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