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地质博物馆 争当“小小考古学家”

  岩石类观赏石包括哪几类?地质灾害有哪几种?世界上最笨的恐龙叫什么名字?周三下午,40名本报小记者来到南京地质博物馆,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地质博物馆老馆和新馆,详细了解地质科学和恐龙化石等相关知识,争当“小小考古学家”。

  走进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大门,就看到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三层建筑,这就是南京地质博物馆老馆。一楼主要介绍了地质研究所发展历史,二楼以中国石文化为主,而三楼的主题是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近现代地质学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萌芽、草创、成长、动荡、发展时期,小朋友们知道中国的地质先驱是谁吗?”为了提高小记者的兴趣,讲解员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中国地质科学事业创始人有三位: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细心的小记者很快在展厅内找到了答案。

  相较于一楼对地质研究所历史知识的学习,二楼展出的中国石文化则更加轻松有趣。“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它的杯壁薄如蛋壳。”讲解员老师话音未落,禄口第二小学的小记者李雨晨已经迫不及待地发问了:“老师,夜光杯真会发光吗?”“夜光杯并不会真的发光,它的造型别致,颜色通透宛如翡翠,古人倒入美酒后,酒色晶莹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时,清澈的玉液在杯中熠熠发光,因而得名。”跟随讲解员老师的脚步,大家仔细参观了宝石类、岩石类、化石类观赏石等展区。

  来到三楼展厅,当看到图片上人类因为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安全财产受到严重影响时,小记者们深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巨大的炳灵大夏巨龙、世界上牙齿最多的鸭嘴兽龙、最笨的恐龙迷惑龙……地质博物馆新楼二楼“恐龙世界”里的一切,仿佛将小记者们带到了白垩纪时代。“这是我第4次跟随南京日报小记者团参观地质博物馆了,无论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地质科学,还是和父母带着任务卡在博物馆内寻找答案,每一次的参观我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我也可以当地质博物馆的小讲解员了!”来自孝陵卫中心小学的胡欣毅说。

  活动感受

  活动感受

  我们跟随带队的何老师、唐老师一起进入地质博物馆“探险”。来到三楼,各种地质灾害呈现在眼前:地面坍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都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地震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它使我联想到了我们学校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小伙伴们捐书的活动。震区的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地震过后的景象,我当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们还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是多么的幸福!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一(8)班 王希妍

  这一天,我们南京日报小记者团参观了南京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分为老馆和新馆,老馆一共三层楼,分别为地质环境展厅、中国石文化展厅和矿产资源展厅。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恐龙蛋化石,它们形状各异,有圆形的,还有长形的。讲解员老师特别提到了超大的恐龙蛋化石,里面有52只蛋喔!新馆里,我们主要参观了“恐龙世界”,我看到了亚洲最大的恐龙模型——炳灵大夏巨龙,身高8米,体长28米。

  ——江宁实验小学一(5)班 桂继然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恐龙化石,我看得真是眼花缭乱。有一个叫做贵州鱼龙的化石,看起来有5、6米长的样子。哇,太神奇了!这些化石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回家我得好好查查资料。对了,到了休息日的时候,我要带着爸爸妈妈也来参观这个博物馆,给他们也长长见识。

  ——中山小学一(1)班 朱宸亿

  地质博物馆老馆共有三层,第一层为我们展现的主题是地学摇篮,共分为五个时期。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杨忠建院士,我们所参观的恐龙化石都是他发现的,他可是我国地质学的奠基人啊!接下来,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三个著名人物: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他们都为地质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潭桥小学一(3)班 帅朋飞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