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博物馆近30年 明蜀王陵怎么就火不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僖王陵地宫

 

  2月16日下午,地铁4号线金象寺太监墓群整体搬迁工作会在成都明蜀王陵博物馆举行。未来,太监墓群如果能顺利搬迁至蜀王陵片区,这处原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兼有王陵、王妃墓和太监墓等不同的文化形态,以更丰富的历史面目示人。

 

  然而,相比北京名闻中外的明十三陵,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地下宫殿之一”的明蜀王陵,却鲜为人知。蜀王陵墓群、蜀王府后花园的成都东华门遗址等文化遗存,大多也仅处于保护起来的阶段。从1988年成立博物馆至今,明蜀王陵怎么就火不起来?

 

  记者调查


  四五万人涌进青龙湖不到4000人参观蜀王地宫

 

  2月17日上午,春光明媚,位于龙泉驿十陵街道大梁村的明蜀王陵博物馆园区不时有三五游客走过。不过,他们大多是慕名到相邻的青龙湖景区游玩的,因不识路误入。记者连续询问了10位游客,仅有一人表示“有空的时候再过来参观”。

 

  这只是成都蜀王文化远离公众的一个剖面。明蜀王陵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李泽良介绍,明蜀王陵1988年成立博物馆,199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北有十三陵,南有明十陵”美誉,但每年游客只有几千人,不及市区的武侯祠、金沙遗址博物馆旺季一天的客流。即使青龙湖景区今年初开放,四五万涌入景区的游客中,也只有不到4000人购票参观蜀王地宫。

 

  对整个成都地区蜀王文化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学术界。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地区的蜀王府文化遗存相当丰厚,成都市体育中心几年前发掘的东华门遗址,能看到蜀王府后花园的一角;龙泉驿的明蜀王陵共有5座蜀王陵、3座王妃墓、两座郡王墓,整个龙泉驿已经探知的蜀王府陵墓多达26座。除此之外,凤凰山有蜀王朱悦燫墓;而最近几年,成都多地还因基建发现了不同层级的太监墓,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但记者随机采访时发现,即使不少老成都也只知道省展览馆一带是成都的老皇城,提起蜀王陵、东华门遗址,大多一脸茫然。

 

  探因寻路


  遗迹散落人气难凝聚太监墓搬家或成契机

 

  作为明朝时期蜀王的封地,成都在明朝的267年间,共诞生了13位蜀王。以成都为中心,留下了蜀王府故地以及历代蜀王陵、妃子墓等大量文化遗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何不受“待见”?游客稀少,市民茫然又是为哪般?

 

  记者了解到,蜀王陵不仅位置偏僻,从目前展陈来说,也只有两座王陵和一座文物陈列馆可以参观;朱悦燫墓因保护需要尚未对外开放;东华门遗址也被专家建议继续扩大发掘以丰富史料。至于新出土的太监墓群,也因要配合地铁修建而搬迁。

 

  散落的蜀王文化,难以凝成一张名片。

 

  金象寺太监墓群的搬迁,或许可以成为大打蜀王文化牌的一个契机。

 

  龙泉驿区文体广新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明蜀王陵博物馆并非只想简单接纳几座太监墓。而是希望以蜀王陵为据点,打造大遗址公园。甚至在国家文物局批准下,盘活文化遗产实现文旅共建。目前,相关规划已初步成形,不久便将上报。该负责人透露,如果规划获批,蜀王陵完全可以形成王陵、太监墓、明代石刻壁画专题馆等多种展陈模式,甚至可以在相邻的青龙湖景区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明朝一条街或者复建蜀王府。届时,尘封数百年的蜀王史,或许又能勾起公众兴趣。

 

  链接


  蜀王文化遗存的独特价值

 

  蜀王陵中的僖王陵,完全仿照明蜀王府的规模和形制,按比例缩建而成,门、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镂空雕刻,整座墓室俨然墓主生时所处的王宫。朱悦燫墓在2006年就因其装饰华丽的宏大墓室,成为“国保”单位。近年出土的明蜀王文化遗存,几乎每一次都引起专家的高度重视:2014年出土的成都东华门遗址,被国内文保专家一致建议停止地下停车场修建、转而打造为遗址公园,作为成都文化新地标;2015年出土的地铁4号线金象寺太监墓群,也因墓室的精美石刻,被文保专家建议整体搬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