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春节期间43件猴题材藏品

  首都博物馆延续以往“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系列活动,举办了《大圣来也》主题展,通过43件与猴相关的藏品,展现传统文化中“猴”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石猴形饰件新石器时代文物,出土于平谷区的上宅遗址,外观简单朴实,技法稚拙,仅可粗略分辨出猴的五官,双目深凹,双耳耸立,眉毛依稀可辨,无过多雕饰,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的认识及探索。

  木质猴首人形俑以柏木圆雕而成,人形猴首,身着圆领直裾长袍,袖口低垂,脚蹬革履,由于年代久远,所施颜色早已脱落。猴的面部表情安详沉静,神似人脸。该文物为辽代作品,属于十二生肖俑。值得一提的是,该猴首人形俑的服饰和汉服所差无几,凸显了民族大融合背景下的时代风貌。

  白玉戏猴佩远古时期先民就将猿猴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在北京的上宅遗址、辽宁的后洼遗址、湖北的石家河遗址等地出土的动物饰件中都可以找到猿猴的形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便开始豢养猿猴并对其进行训练,《吕氏春秋》中就有楚王饲养白猿的记载。该白玉戏猴佩为明代作品,上雕有一仕女,手执训练棒,发髻高盘,面色和善,隐有笑意,灵猴则作抓耳挠腮状,如同人类幼儿,十分惬意地蜷曲在她肩头,毫无受束缚之感,人猴关系分外和谐。

  水晶双猿书镇清代文物,刻画了两只互相推搡打斗的猿猴,一只将另一只抱起,似要将其放倒。二者神态栩栩如生,虽是在打闹,猿猴露出的面目却并不狰狞,而是憨厚和善,倒更像是在嬉戏。整座书镇极富动感,风格简约。两只猿猴通体以水晶铸成,唯独双眼以黑色材质的石头镶嵌,与透明的水晶材质形成了鲜明对比,如同画龙点睛,赋予了书镇整体以神韵,也给观众提供了凝聚心神的视觉焦点,可谓神来之笔,点亮了整体设计。猿猴的寓意非常丰富,文人士子以此为题制作文房用品,则是取其温文尔雅、淡泊名利、远离尘嚣的谦谦君子形象,有自勉自省之意。

  黑木猴清代木雕,猴身呈坐姿,后肢交叉,除了脸部、耳廓、胸部涂有红漆外,通体漆黑,红黑对照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它前肢抱有一元宝,意为“招财进宝”。据传,早年北京前门外鲜鱼口路南有一家“田老泉帽铺”,门两侧立一对高凳,上面坐着约两尺高木雕金脸的小黑猴,前爪交叉抱一个金元宝。久而久之,黑猴也就成为了帽店的老招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