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99柄如意亮相东莞市博物馆

  故宫的如意来东莞了。2月2日,“天保九如——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在东莞市博物馆开展,故宫博物院珍藏的99柄清代各式如意惊艳亮相。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5月3日,免费向公众开放。为配合此次展览,博物馆还将举行相关教育活动,包括教育课程《宫廷里的遂心“如意”》及教育活动《艺术改变生活,巧思塑造“如意”》两部分内容。

  在古代中国,有一种前端类似手形的瓜杖,用作背部搔痒的工具。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种工具却逐渐超越了实用功能而成为高贵之物,后世称之为“如意”。汉晋之后,名为“握君”或“谈柄”的如意身价倍增,成为佐清谈、助舞兴、示高逸乃至防身之物,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宋代以后发展成为室内陈设品,至明清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更为帝王将相所青睐,成为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

  这些如意,取材上贵比金玉,制艺上穷极工巧,所以清宫中的如意已不仅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工艺品,更是权位和财富的象征。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各式如意2000余柄,大部分为臣下所贡奉,亦有内廷匠师承旨制作,此次展览如意就是从中精选而出的。

  玉石类如意,材质丰富,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翡翠、水晶、孔雀石、玛瑙、珊瑚等。竹木雕刻如意,明末清初时最为流行,主要为文人雅士案头上的陈设和清玩。金属如意,显示宫廷用器奢华,制作如意所使用的金属材质,包括金、银、铜、铁以及各种合金、镀金镶嵌、金属胎珐琅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