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猴哥要在博物馆找感觉
前些天的微博、朋友圈全被一只红绿灯脸的猴子给刷屏了,央视给出的猴年吉祥物3D设计稿真是让人一言难尽,急得原作者韩美林也赶紧撇清关系:这个吉祥物和他的原稿,没啥关系。对啊,在人们心里,猴子们明明是很萌的啊。
那么去哪里找最经典的猴子艺术品?一定是在博物馆、美术馆。无论是中国或海外,与猴有关的古代艺术品都不少。萌萌的农历猴年来临前,全球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不会错过这样的特别时刻,在美国、日本都能看到猴的主题展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你能看到“猴子的把戏”;东京国立博物馆,有“猴子的乐园”;去京都国立博物馆,能欣赏到江户时代日本画家关于猴子的作品。
对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还举办了一个大家心目中最喜爱的猴子文物票选,来自17世纪江户时代画家狩野山雪的《猿猴图》超级萌,勇夺第一。它够不够格你心目中的猴年吉祥物?
为什么从古至今猴子都讨喜
汉民族很早就有了神猴和猴神的故事,《吕氏春秋》、《淮南子》、《吴越春秋》等古书中,能找到很多猿猴的神奇故事。
到了唐代,印度文化带来异域传说,为中国猴更添了一份想象空间。似乎没有人怀疑猴子的神通广大,所以,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出现了一只家喻户晓的中国神猴——孙悟空。
再说说“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的最早记载见于秦代文献《睡虎地秦简》和《放马滩秦简》。因为和人类的亲缘关系,猴在十二生肖里的人气也特别高,活泼机灵的形象一直活跃在东亚艺术中。
猴子的形象最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论及绘画领域,历代记载或所见画猴的画家和作品数量虽不庞大,但涉及领域却相当宽泛——宗教绘画、宫廷绘画、民俗绘画中,都有猿猴的身影。
从早期洞窟壁画中出现的猕猴形象,到宋代猿猴成为花鸟畜兽画中专门的题材,再到清代民间年画中妙趣横生的猴子形象,形态各异的猴承载了古人的希冀,也成就了古代绘画作品中不同的寓意。
最普遍的,“猴”音同“侯”,意味着升官封侯,飞黄腾达;“猿”又音同“元”,象征状元——功成与名就,涵盖了当时人们的两大终极愿望,因此,古代不少谐音的吉祥话里都少不了它。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猴生肖藏品
不仅是绘画,把视线放到美国,纽约大都会也正在依照每年传统展出十二生肖相关藏品,今年的是叫“猴子的把戏”,你可以看到猴子出现在各式各样的艺术品中。今天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创作猴子时,若是有心,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灵感。
一件展出“三元得禄”图扇页,为南宋佚名所作,画面描绘了三只猴子袭击白鹭的窝巢,正是取“三猿得鹭”谐音“三元得禄”之意。
另外一件重要展品,清代青花“爵禄封侯”瓷盘,盘上绘制猴子、蜜蜂、鹿和喜鹊,也是取了“鹊鹿蜂猴”的谐音“爵禄封侯”。
这些均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带有猴子元素的中国古代艺术品,门类众多,总共包括绘画、陶瓷、金属和玉器等。所以你还可以看到唐代陶塑十二生肖俑、唐代褐釉猴柄杯、清乾隆时期青玉雕十二生肖、清代水晶雕双猴纹鼻烟壶和玉雕双猴戏桃等等。
在国内,如此有心的猴文物主题展览也刚刚开幕了。南京博物院特别在新春前推出“如意猴——南京博物院藏猴文物展”,展出绘画、邮票、年画以及泥塑、玉雕、金属雕塑、瓷器、石雕、砖雕、木雕、牙雕、紫砂、漆器和古籍,可以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猴年民俗文化和时代特色。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猴比较萌
那么,究竟怎么用猴子表达吉祥话?来看看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这场“猴子的乐园”。
猴年在日语里被称作“申年”,这个说法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根据干支纪年,猴在十二生肖中列为第九,所谓“申猴”。据说,“申”在甲骨文中的形象看起来就是两个母猴相对而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这场猴年特展,就意在呈现这一古老关系的传统,将展览分为“可爱”、“群居”、“毛发”、“拟人的猴子”等单元,展出众多知名绘猴画家的作品,如江户时代画家狩野山雪的《猿猴图》、森狙仙的《秋山游猿图》等,还有平安时代十六罗汉像中的“第十一尊者”。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猴常常与其他动物同框出镜,讨个吉利。
最常见的像是猴子与鹿,在古代,“猴”通“侯”,侯是中国古代爵位之一,鹿又与“禄”谐音,都寓意着官职爵位。
另外一些作品中,还常将猿猴和蜂或枫树绘于一图,谐音“封侯”,同样也带有加官进爵、禄位高升的吉祥含义。
东京国立博物馆里除了日本本土猿猴相关艺术品,也藏有从中国流转过去的一些藏品。如南宋宫廷画家毛松的《猿猴》,是他流传至今的唯一作品,就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画面上,猿猴正静静坐着,面部表情生动传神,四肢的描绘也格外精致入微。
还有一件南宋末年僧人法常的《观音猿鹤图》,其临摹品也在展出之列,这是一幅猿猴与观音、仙鹤组成的对幅,大猿护着幼猿,刻画生动。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新春猴展已经落幕,但是刷一刷微信ART一点,可以再回顾这一场展览。展出的是京都国立博物馆馆藏与猴相关的绘画与工艺品。最值得关注的,是展览中一对室町时代的《岩树游猿图屏风》,两幅屏风上绘有三十多只形态各异的猴子,或攀在竹枝上眺望,或藏在石间嬉笑,以拟人化的手法呈现每只猴子,表情相当有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