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博物馆办到百姓家门口(展馆新气象)

小学生排队参观流动博物馆

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开到工矿企业
自2009年新馆开馆以来,四川博物院秉承“开门办馆”理念,改变以往以博物馆为主体、公众为客体的情况,积极探索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少儿书画班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博物馆。
“要发挥好博物馆的功能,除了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还应该让博物馆从象牙塔走进缤纷的大千世界,走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让深藏闺阁的珍贵文物发挥传播文明的作用。”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说。
2010年,四川博物院创建了国内首个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每年行程几万公里,把文物送到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把文化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流动博物馆由4辆厢式大篷车、高端文物复仿制品、馆藏精品文物展板、部分低等级文物真品、电子触摸屏、文物鉴定专家、书画家和优秀讲解员组成,安排专门经费、专门团队开展活动。截至2015年12月,流动博物馆先后走进军营、地震灾区、少数民族地区,策划了“汉韵千秋藏汉代画像砖展”“艰苦历程红军长征过四川”“川籍之帅”“重走红军长征路,共筑中国梦”等几十个展览,已开展74次基层展览,行程15万余公里,近150万人次观众在家门口亲眼目睹了巴蜀文明的风采。
2015年9月以来,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在革命老区先后成立巴中分馆、达州分馆,充分利用当地文物和文化资源,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小小讲解员活动在四川博物院已开展5年。“我们把四川博物院新馆定位为青少年的开放课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文博知识和文化素养,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卢越说。
这一活动招募9至13岁青少年,在寒暑假培训,周末和节假日志愿讲解。2009年至今,参与选拔者达700多人,正式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有500名。它为青少年们开辟了第二课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青少年们传授历史、文化知识。小小讲解员的童言妙语,也让讲解词以更鲜活的形式被观众接受,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成为四川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一大亮点,深受公众的喜爱。四川博物院与成都20多所中小学校签署协议,后者均成为“四川博物院教育基地”学校。
四川博物院利用馆藏丰富书画资源和从事书画研究的专业人才,长期开展免费的书法和国画教育工作。近三年,招收书法、中国画两个教学班共200余名学员,免费教学近350课时,定期组织各类书画主题活动,品鉴书画精品,加深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