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南京西站将搬至郭家山 旧址规划成铁路博物馆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西站地区搬迁工程终于有了新进展。目前,《改建铁路南京枢纽南京西站地区铁路机辆设施搬迁工程》正在环评公示期内(以下简称环评报告)。对此,铁路方面相关人士表示,虽然进展缓慢,但环评公示意味着南京西站地区搬迁工程正在推进中。
早在2004年,南京西站地区就传出搬迁改造的消息,至今已有11年了。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西站地区搬迁工程终于有了新进展。目前,《改建铁路南京枢纽南京西站地区铁路机辆设施搬迁工程》正在环评公示期内(以下简称环评报告)。对此,铁路方面相关人士表示,虽然进展缓慢,但环评公示意味着南京西站地区搬迁工程正在推进中。
为何搬迁
阻碍城市发展,对交通不利
南京西站于1908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百年有余。2012年3月24日,随着南京西至厦门的K161次列车驶离南京西站,这座百年老站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告别了来来往往的客流,南京西站变得冷冷清清。南京西站周边的配套铁路部门及设施,如南京供电段、南京西客车整备所、南京东机务段西作业区等还在运行。对于南京西站地区的现状,昨天,南京铁路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从功能上看,南京西站已失去其特有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南京西站地区地处城市中心地带,使得城市中心区被铁路分割而难以发展,对中心城区交通不利,对城市也有一定环境污染。例如:南京东机务段西作业区,南侧有城市主干路郑和北路,隔郑和北路有护城河及狮子山风景区;东侧有城市主干路城河北路;东南侧有滨江花园等居民住宅;北侧接南京西客车整备所等。这样,进出东机务段车辆需经过郑和北路、城河北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常造成道路交通不畅,不利于周边居民出行。同时,来往车辆对城市也造成环境污染。
怎么搬迁
部分设施搬迁,客运站等建筑保留
环评报告显示,南京西站地区并非整体搬迁,而是部分设施搬迁。即南京西客车整备所、南京东机务段西作业区将搬迁至沪宁城际动车存车场北侧的郭家山货场范围,而客运站等建筑会保留下来。
南京西客车整备所南侧紧邻大兴池及东机务段西作业区,西侧有南京铁路低压锅炉厂,北侧邻方家营、南堡新寓等居民住宅及阳光幼儿园,总体建筑面积达9244平方米。据南京铁路人士介绍,其主要功能是列车终抵南京后,或者从南京始发前进行的休整场所。例如:对列车加水,配备餐食、卧铺床单枕套等。而南京东机务段西作业区总建筑面积37552.52平方米。该作业区主要用于维修火车头,平时工作量不大。
新址位于郭家山,规模将缩小约一半
南京西客车整备所、南京东机务段西作业区搬迁新址选在郭家山货场。环评报告显示,该项建设工程总投资方案为93896.34万元,建设总工期预计18个月。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郭家山货场东临京沪铁路,南邻南京动车运用所存车场,北邻大庙村经济适用房,就新建工程规模而言,约220亩,新建房屋面积约83148平方米。与此前相比,南京西客车整备所、南京东机务段西作业区的规模都将缩小。
环评报告显示,目前,南京西客车整备所拥有11条整备线。而在郭家山新建的客整所将设置6条整备线。相比之下,新客整所的整备能力将缩小约一半。从长远来看,这意味着始发终到南京的普通列车将有所减少。同样,新建的机务段系作业区规模也将缩小约一半。
喊了10多年,南京西站地区的搬迁工程还处于环评公示阶段,这与铁路的特殊功能也有关系。据南京东机务段工作人员介绍,南京西站地区搬迁会遵循“先建后搬”的原则。以南京东机务段西作业区为例,得先在郭家山范围内建好相应的机务段作业间。而且,建成后,还需要进行人员安置,并为新作业区的场地、检修设备等进行调试。等调试通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搬迁,不会影响到铁路的正常运行。
搬迁之后
西站旧址规划成铁路博物馆
南京西站功能置换后,未来究竟是什么模样?早在2004年南京市规划局公示的《老下关概念性城市意向设计》中,考虑到西站地区拥有一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建筑,其中大多出自建筑大师杨廷宝之手,规划建议部分保留西站建筑,并将其改建成铁路博物馆。
而在去年公示的《南京市鼓楼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中,规划又一次提到将西站建设为南京第一座铁路博物馆,保留站房、站厅等民国建筑和部分铁轨。南京市规划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控制性规划没有变化,仍是建铁路博物馆,至于具体方案,要等到项目实施时才会制订。
曾提出规划设置有轨电车
去年,南京市规划局曾对《南京市鼓楼区总体规划(2010-2030)》进行公示,征询公众意见。在规划中,还建议将原津浦铁路线改造为有轨电车线路,起点为南京火车站,终点为南京西站。规划设置6处站点,但具体位置和站名还未定。
相关人员介绍,这条有轨线路建设,并不复杂,如果建设的话,既是鼓楼东西线交通的一个补充,也将成为一条历史观光线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