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广陵王玺亮相"海丝"展 现为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昨天,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海口举行,开启多国文化遗产保护友好合作的新篇章。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七省文物精品展》在海南博物馆举行,扬州出土的“广陵王玺”金印就在参展文物之列,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据悉,该展览由海南省博物馆联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六省联合承办,共展出250件(套)文物,以文物为依托,以历史递进为脉络,呈现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形成流畅的历史长卷。展览分为四部分,依次介绍了从远古到秦汉时期、两晋到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繁荣的全过程。
在每个大时代的框架下,一系列小专题也吸引观众目光,如汉武帝开拓海疆、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对于南海Ⅰ号、南澳Ⅰ号等近年来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及海外传入中国的食品等重要信息,通过文物、图版加以组合反映。
展出文物包括瓷器、丝绸、陶器、金银器、香料、青铜器、古钱币、玻璃器、古代装饰品等,其中,上世纪80年代初出土于扬州的东汉“广陵王玺”金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也在海南的展览中出现。
“广陵王玺”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该印由纯金铸成,精巧玲珑,光灿如新。印体呈方形,印台上趴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龟甲边缘、双眼、四足等部位錾有圆珠纹。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布局疏密有致,字体端庄凝重,刀法遒劲老练,是汉印中的珍品。
这枚“广陵王玺”金印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九子广陵王刘荆的佩印,是我国可见的唯一出自地下的汉代诸侯王金玺。1784年日本福冈志贺岛发现一枚方形金印,阴刻篆文“汉委奴国王”。二者在尺寸、花纹、重量、雕法和字体上均如出一辙,前后相差一年,证实了“倭之奴国”接受汉王朝封赏历史的真实性。该印也成为中日两国交往的最早实物证据之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