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用的老物件,捐给博物馆吧

  前几天收到一条消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面向全国公众征集八路军将领使用过的文物。别惊奇,这不算什么稀罕事,因为就一些博物馆来说,很多展品来自民间,他们都欢迎大家提供藏品,甚至说提供线索也行。

 

  无独有偶,上周去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文庙)采访,专门说到藏品征集这一话题,博物馆工作人员说,现在展品很难征集到,大家似乎对于这件事存在一定误区。好,今天咱们就仔细“掰扯”一下。

 

  文物收藏热,让大众向“钱”看

 

  打开电视,鉴宝类节目层出不穷,今天这个陶罐拍出了百万元,明天那个玉摆件价值连城……是的,在这些栏目的催生下,大众对于文物收藏的意识越来越高,不少人对于文物收藏的理念都是向“钱“看。

 

  省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人们的“捐赠”意识不纯粹,大家都觉得家里有个“旧物”,肯定会很值钱,有些人打着捐赠的名头,其实是让工作人员到家中给其鉴定。还有的一些民间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路上不停地摸索,收藏的既有真东西,也有赝品,如果让他交给博物馆,对方扬言要一口“打包价”,真品和赝品一起拿走。

 

  去年,省民俗博物馆曾经在山西晚报刊登过一则征集文物的消息,消息见报后,打电话的人非常多,但大众的口气很统一,“我捐了这个能给多少钱?”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博物馆工作人员就很无奈,“博物馆是公益事业,我们不可能有大批经费去购置藏品。还有那些让真品赝品一起打包拿走的,我们也觉得很无奈,大众追求功利和金钱的方式有些让我们承受不了。”

 

  征集的藏品,其实无关乎价值

 

  在大众眼中,觉得能进入博物馆的藏品,肯定价值连城。其实不然,就民俗博物馆来说,主要反映和记录的是我们曾经的生活,藏品大多是生活用具,能让公众在走进该馆的时候,看到前辈昔日生活的痕迹,从而了解社会生活的发展。所以,就该馆而言,征集的藏品无关乎价值,只要是记录一个时代,反映生活发展脉络的都可以。

 

  目前,省民俗博物馆的陈展厅展示的就是昔日百姓的市井生活,有清代、民国时期人们穿的服装,还有上世纪80年代盛行的“二八”自行车,就连咱觉得毫无用处的烧火用的风箱,都能成为该陈列展中的一项展品。是的,这就是博物馆超级强大的包容性,在你看来没用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是一件珍宝,因为这个物件是历史的记忆,记载了昔日生活的场景,能让不少人产生共鸣。

 

  你别认为自己身边的这些东西没用,只要能唤起一代人的回忆,对于相关的博物馆来说,就是好东西。当你有一天漫步在省民俗博物馆展厅内,看到我们儿时玩的弹珠玩具、上发条的小青蛙、用宣纸做成的风筝时,心中会有一股暖流涌动,这些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却是一代人心中的无价之宝。

 

  扔“废物”前,可以先问问博物馆

 

  宝岛台湾有一家印刷厂要关闭,厂内有不少铅字模、铅字机……就在该厂倒闭前期,相关负责人给博物馆打了个电话,问问他们是否需要这些设备,如果不需要的话就当破烂卖了。接到电话后,文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厂房,发现不少上世纪50年代该厂从国外进口的打印机,那些铅字模的历史也很悠久,足以完整撑起印刷行业的发展脉络。之所以说这事,是因为对省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触动很大,对他们来讲,老百姓身边的老物件很珍贵。如果从这个层面上看,正是民俗馆这类场馆所需要的。鉴于此,该馆工作人员说,“如果你家里有老物件,如果觉得用处不大想要扔掉,建议大家先等等,可以先给我们打个电话,万一是我们需要的呢?”其实,把自己家的老物件放在博物馆里没什么不好的,毕竟那里有专业的保存条件,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护理。还有,当你在博物馆里能经常看到自己家的老物件时,是不是也会有自豪感呢?对了,你捐给博物馆时,对方还要给你开具捐赠证明,把这证明摆在客厅里,也能“显摆”一下,这是件多么有价值的事情啊!

 

  如果你有想捐赠的物品,可以直接联系相应的博物馆,也可以联系我们,咱一起为文博事业的发展献把力。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