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博物馆出展文物凯旋 部分文物将布展新展厅

一、出展文物皆为珍品
宝应博物馆出展的五件文物皆为珍贵文物,且都是首次离开本馆。其中,耀州窑青釉刻莲瓣纹碗、白釉柳斗文罐和青白釉刻划牡丹纹盘都是1995年在宝应县安宜路北宋墓群出土,极富社会生活气息,是宋代文物中的珍品。昭示着宝应先人的生活风貌,描述着千百年前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它们对研究北宋时期宝应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交通面貌,特别是在研究京杭大运河对沿岸经济的拉动、文化的促进、城市的发展、运河文化的辐射,以及大运河在北宋时期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破土器
高18.5厘米,刃部长26.5厘米,厚1.6厘米
1981年宝应县原水泗乡潘舍村出土。表面呈浅灰色,形状规整,打磨光滑,刃部锋利。新石器时期的农耕工具,为宝应早期文明的实物见证。
商•锥刺几何形纹双耳黑陶罐
高14.1厘米,口径7.4厘米,腹径13.3厘米
2005年宝应县西安丰镇北出土。灰陶质地,外施黑衣。唇口外撇,肩部饰四道凸弦纹,肩部饰环形耳二只,圆鼓腹,平底实足呈喇叭状,上饰数道凸弦纹,腹部饰四组双线半圆形状剔刺纹,线条流畅,排列规整,此罐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在江淮地区极为罕见。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莲瓣纹碗
口径14.8厘米,底径5.8厘米,高6.7厘米
1995年宝应县安宜路北宋墓群出土。碗敞口,圆弧腹,圈足底,胎色灰白,胎质细腻。内外满施青绿色釉,釉质温润,莹洁。碗内素面无纹饰如一湖清水。碗外壁刻画四层莲瓣纹,每层十三瓣,刀锋犀利,纹饰清晰,有立体浮雕的质感,整器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在青釉的衬托下,更显的俊秀典雅。
北宋•白釉柳斗文罐
口径10厘米,底径3厘米,高7厘米
1999年宝应县城安宜路北宋墓群出土。圆唇口,束颈,弧腹下收,小平底内凹。胎色灰白,胎质细腻。颈部一周饰乳钉纹,腹部饰柳斗纹,釉刻画细腻,线条流畅,造型写实,栩栩如生。
北宋•青白釉刻划牡丹纹盘
口径17.5厘米,底径7.2厘米,高4.6厘米
1999年宝应县城安宜路北宋墓群出土。敞口、浅弧腹、平底、矮足、盘外光素无纹,盘内饰缠枝牡丹纹,内外满施乳白色釉,釉色光亮洁净,构图严谨,纹饰精美。
二、新展厅积极筹备中
今年,宝应博物馆被列为“2015年江苏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实施单位。为认真做好提升工程实施工作,进一步改善馆内陈列展览条件,发挥博物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作用,宝应博物馆在馆内三楼重点打造《宝地宋韵——宝应宋墓出土精品文物展》展厅。此次参加“韫玉凝晖——扬州地区出土文物精品展”的三件北宋时期的文物也将在展厅进行陈列展出。
北宋初年,朝廷奖励耕织,政治运河,使宝应沐浴着江淮乃至全国经济文化的辐射,水陆驿道繁荣、文人墨客荟萃、商贾巨子咸集、成为运河线上南北物流集散,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穿城而过的运河“十里次舟楫,二桥通往来”,使两岸呈现出又一幅繁花似景的清明上河图。1995年和1999年,考古专家先后两次在宝应境内发掘北宋时期的墓葬26座,墓葬均为东南向,距现有地1.5米深左右,土坑木棺葬具。共清理出土文物260余件,其中陶瓷器80余件,主要有耀州窑、临汝窑、定窑和景德镇窑烧制的产品;铜镜40余面,形制有亚字形、方形、圆形、葵形及有把镜等雕花或铭文镜;砚墨20余件,其中有端砚、澄泥砚、歙砚和“东山贡墨”等铭文墨锭;以及金银器、钱币等数十件。既丰富了馆藏,也为北宋时期宝应的经济、文化、民风、交通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实物资料。
《宝地宋韵》展厅面积约200平方米,整体设计采用宋代建筑元素,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着重表现写意的艺术境界。其陈列文物主要分为铜镜、文房四宝和陶瓷器三大类,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着重介绍各类文物的演变历史、出土地点、形制特色、珍品鉴赏等。此展厅约有一半的文物都是首次展,其中北宋时期的“东山贡墨”铭文墨锭因为对湿度、温度、光照的要求比较高且珍贵,以前一直“藏”在库房里,随着展厅陈展条件的提高,这次也将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中,供观众欣赏并了解宋代工艺精粹。
三、献礼十五周年馆庆
2016年是宝应博物馆建馆十五周年,为了迎接馆庆,全面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宝应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县文体广新局领导等相关领导的关心下从细处着手,重点优化馆内软、硬件设施,重点打造“宝地宋韵——宝应宋墓出土精品文物 展”和“水韵春秋——淮扬运河文化纵览” 两个专题展厅。目前,已初步完成规划编制、项目报批、方案设计等相关工作。除此之外,为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宝应博物馆还将在馆内为青少年观众开辟活动中心:一是展厅内增加青少年互动设备、环节,例如增加展览的互动,通过相关设备使青少年更多的了解历史文化;二是吸引青少年亲身体验,通过临摹、拼图、考古等简单活动,增加感官互动;三是不定期的举办专家讲座、学习观摩、集体活动等,为青少年开辟“第二课堂”。 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整体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