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原大讲堂·河南博物院讲堂第十期成功举办
有道是“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藏家?藏品?藏趣?但究竟何为收藏,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11月14日下午,一场围绕“收藏”的话题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多功能厅展开,著名文博专家、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作客中原大讲堂主讲《收藏真谛》,众多收藏爱好者们慕名而来,现场聆听了主讲嘉宾田凯对于收藏的诠释,心中的疑虑得到一一化解。
什么是“收藏”?
田凯说,收藏是一种天性,是动物自身生存的需要,是一种本能的行为。人类的收藏,通常与生理、安全、社交、尊敬和自我价值体现等几种不同等级的需求有关。从原始的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收藏转变为有意识的、带有纪念意义的收藏。
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已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精美的石头制成装饰品佩带或是收藏,这点从当时的墓葬和遗址发掘中可以找到证据。如今的资料室、档案馆的收藏行为也属于此类行为。人类收藏行为还可能出于炫耀、积累财富、情感的需要等等的因素而产生。
现如今,“蓄意的收藏”行为更值得推广和重视,即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收藏行为。“蓄意的收藏”行为通常是由于原始信仰和宗教的原因、实用的原因、归属的原因、经济的原因、经济原因、审美原因、科学原因等诸多的原因而产生的。当然,目前人们所有的收藏都是对于物质的收藏。
华夏五千年文明历程,由于人们的收藏行为,从而积累了一笔厚重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每个历史阶段,人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收藏”,但事实上,却奠定了中国收藏文化的基础。
中国收藏知多少?
田凯说,中国从汉代开始出现有意识的收藏行为,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众多的典籍被烧掉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不见了踪影。那时人们开始深深回忆这些经典著作的内容,所幸的是在河南汲县和汉武帝时期的鲁壁中找到了不少的竹简,从支离破碎的记载中或多或少找到了古人们闪亮的智慧。
后世的帝王、将相、大儒们因为对于图书字画的喜爱,着意收藏了往世名人的作品。梁元帝就是一个收藏家,也是一个有职业精神的画家,他特别喜欢画胡人,其中《职贡图》是他最主要的作品。
后来的隋炀帝也是收藏大家,收藏了很多东西,但遗憾的是很多的藏品在一次转运的翻船事故中遗失了。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同时也是收藏大家,把收藏来的书法作品作为临摹的范本,受此影响造就了不少的书法大家。
收藏的意义何在?
田凯说,收藏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收”和“藏”,是需要通过对于物的观察、体验、研究、认知,乃至对于物的创造,从而推动科学、文化和艺术等事业发展。像张大千、吴昌硕包括西方的很多艺术家都是如此,收藏,研究,学习,然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与此同时,收藏不仅是“金屋藏娇”,收藏更需要公开,更需要向社会、向公众开放。国家收藏了以后,要对公民开放,让公民从中学习,让公民受到教育,让科学家从里面得到灵感,推动文化的进步。例如,艺术从古典的艺术到印象派的艺术,到后期印象派的艺术,后来中国的这些艺术家到西方学习,又结合中国的文化,创造出新的艺术样式,又推动发展到今天的现代艺术。
田凯总结说,收藏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个人情绪,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爱好,而是为了传承,为了创新、创造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的收藏,才是了不起的收藏,因此说“收藏是个大道”!
据悉,本讲座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承办,大河网、河南文化网、河南博物院网等单位赞助支持。至此,2015中原大讲堂·河南博物院讲堂已经成功举办九期,本次是第十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