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博物馆以“一普”促业务 馆藏增七倍

  株洲市博物馆近年来不断加大出土文物修复移交、民间文物征集等工作力度,馆藏文物不断丰富。尤其是通过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库存文物清理移交,目前株洲市博物馆藏品总数比普查工作开展前增加了近七倍,从2013年底时的2607件/套增加至当前的20417件/套。

  一、加强抢救性考古发掘及出土文物修复移交。配合全市基本建设,做好两建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天元恐龙化石、攸县皇图岭汉墓群、醴陵汉晋古井、茶陵晓塘东周古城古墓群等一系列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按照国家文物局做好出土(水)文物普查登录有关要求的通知,该馆组织十多名修复人员,分3个修复室对历年来出土的文物和标本进行了修复和整理,并将文物移交保管部门。一普中已修复出土文物3000余件,其中,1289件/套已由考古部门移交库房,大大地丰富了馆藏文物。目前,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二、加强原有馆藏文物及标本的鉴选。根据馆藏文物入藏标准的变化,结合专业认识的提升,彻底清查库房的每一类标本及参考品。对馆藏的十余万枚钱币和铜板,在“一普”中鉴选出不同年代、不同种类、不同版别、不同型号、不同内容、品相好的钱币和铜板4000多枚。对以往文物标本室只做标本的文物,重新给予价值定位,如史前的小件石器、复原的陶器、栽培水稻标本,有铭文的城墙砖、墓砖、井砖,古生物化石等全面清理,也鉴选出一批有特色的馆藏文物。

  三、利用“一普”契机加大文物征集力度。“一普”工作开展后,该馆征集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2013年至今,已投入经费200多万元,征集各类文物13300余件/套,大大地充实了藏品种类和数量。普查工作人员在做好普查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负责文物征集工作。他们针对普查中发现的馆藏文物弱项,通过对文物市场和民间收藏家的走访和调查,有计划地开展了醴陵窑瓷器、文革瓷,民俗文物,晚清以来的各种票证,民国以来的各类婚书、老电影电子设备及产品、各种老地图等专项征集。

  总之,在“一普”工作中,只要我们加强文物资源保护意识,提高文物鉴赏知识水平,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馆藏文物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