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博物馆10周岁庆生压箱底的宝贝全体亮相

  南山路上有一座杭州西湖博物馆,它算是西湖边最年轻的博物馆,却把整个西湖装了进去。

  昨天,“万斛汇西湖——西湖博物馆建馆十周年受赠文物展” 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拉开帷幕,共有300多件与西湖有关的藏品参展。展品包括西湖青铜器、西湖织锦、西湖文献、西湖书画、西湖有关的碑拓、明信片、老照片……除了以“西湖”这个关键词串联之外,每一件展品都是由热爱西湖的市民捐赠的。

  斛和“胡”同音,是中国旧量器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为什么给这个展览起这个名字?西湖博物馆馆长潘沧桑说,正是一斛斛市民的涓涓爱流,汇成了如今的西湖博物馆的丰富馆藏。

  就像是织锦《平湖秋月》的“回归”。

  早在1915年,袁震和丝织厂的“西湖十景”织锦就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展出,并夺得金奖。后来,十景中的9幅在战乱动荡中失却了,奖牌也遗失了。最后一幅织锦《平湖秋月》由袁南安孙女袁慰庭离开杭州时带走,2005年,她专程从加拿大带回这幅织锦,捐给了西湖博物馆。

  这幅织锦织的大概是19世纪初的平湖秋月,那时梅鹤轩边上的樟树还是个“小伢儿”,和梅鹤轩一般高,远没有如今的繁盛。

  “西湖独特文化景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还受到了周边众多文明的浸淫和不同类型文化的协同作用。” 杭州西湖博物馆馆长潘沧桑说,本次展览中,像是良渚时期制作精美的玉管、五孔刀石、玉锥形器,还有五代吴越鎏金铜龙、战国青铜锄等,都集中反映了不同时期西湖的自然历史文化,值得一看。

  西湖博物馆从2005年的藏品为零到现在的4000余件藏品,第一个十年是积累的十年,“我们后期还将同步进行更多的文物研究、文献整理工作,真正把西湖都装进来。”

  展览将持续至明年1月10日。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