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馆副馆长:唐卡或是在壁画的基础上兴起的绘画形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 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今年又恰逢西藏自治区建区50周年。展览策划者之一、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向澎湃新闻介绍了馆藏精美文物背后的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国际艺术节西藏文化周“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的展出现场。

 

  “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目前正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这次展览同时也是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西藏文化周”的重要活动。展览展出来自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文物机构的120多件(组)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28件,许多都是第一次出藏。

 

  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而文物则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载体。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区,西藏自治区存留着丰富而浩瀚的历史文化遗物,诸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贝叶经、藏文大藏经等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蜚声海内外的壁画、唐卡和藏传佛教造像,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神奇独特的民间工艺品等等。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国际艺术节西藏文化周“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的展出现场。

 

  “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目前正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这次展览同时也是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西藏文化周”的重要活动。展览展出来自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文物机构的120多件(组)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28件,许多都是第一次出藏。

 

  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而文物则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载体。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区,西藏自治区存留着丰富而浩瀚的历史文化遗物,诸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贝叶经、藏文大藏经等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蜚声海内外的壁画、唐卡和藏传佛教造像,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神奇独特的民间工艺品等等。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左:17-18世纪多吉丹佛塔唐卡(勉唐画派),图右:18世纪四部医典之医理树喻图(勉唐画派)。澎湃新闻 :说到西藏的艺术品,很多人会先想到唐卡?

 

  达珍 :唐卡是重要的艺术载体。我只是对唐卡比较感兴趣,并不是唐卡方面的专家。

 

  我们西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包括一个唐卡厅,这个厅有各种画派的唐卡展出,也有不同工艺的唐卡展出,我们还会定期不定期地更换展品。更换下去的唐卡珍品会做登记记录,会对唐卡装裱的丝织品进行展出之前和之后的对比,文物修复人员会做仔细的观察,对一些脱丝、丝织品破损、褶皱进行加固保护处理。

 

  达珍 :唐卡最怕灯照,我们目前这个展厅采用的是冷光源。但是长期展出也会对唐卡造成一定的损害,包括人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等都会对展品有一定的影响。

 

  澎湃新闻 :唐卡所绘的是以佛教方面的内容为主吗?

 

  达珍 :关于唐卡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很多学者从各自的角度作了论述,但并没能准确地解决唐卡的起源问题。迄今还没有一个共同一致的说法。一些人认为从唐卡的装裱方式看它与内地书画、卷轴画有密切的关系; 有些人认为是从印度、尼泊尔早期朝圣者随身携带的一种卷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人认为早期佛教艺术传入西藏地区时,藏族以游牧生活方式为主,为了更好地解决供奉场所与宗教信仰间的矛盾,遂出现了便于携带且并不与生产生活方式冲突的唐卡这种卷轴画的绘画形式。总之,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

 

  藏族的唐卡绘画艺术早在藏王松赞干布(公元7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各地产生。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大昭寺志》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用作了白拉姆神像的装藏。

 

  国内的好多学者都借此认为早在一千多年的吐蕃时期,西藏已经有了唐卡这一绘画形式,五世达赖喇嘛为17世纪的人,与松赞干布时代相距遥远,所以五世达赖喇嘛的记述也仅仅是依据传说,这种历史的记载方式,也缺乏实物和文献的准确记载。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怕还不足为据。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到吐蕃王朝时期,绘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于唐卡受历史条件和材料等因素的限制,传说中吐蕃时期就已有的唐卡现已很难见到。

 

  但从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众多早期寺院的壁画上,可以证实当时藏族绘画艺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可以推断,唐卡是在壁画的基础上兴起的或与壁画密切相关的绘画形式,最晚也在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循;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分裂割据时期和萨迦王朝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十五世纪以后的作品。

 

  现在能见到的较早的唐卡作品,是公元11世纪在著名高僧阿底峡临终前,其弟子格西•那措译师托尼泊尔画师绘制的“斜头式阿底峡肖像”(dbu-yon-ma)的一幅唐卡,并在唐卡背面撰有由那措译师亲自书写的阿底峡赞颂词30偈,该唐卡过去作为热振寺的镇寺之宝一直保存在寺内。热振寺还有一幅噶当派开宗祖师钟•杰瓦穷乃时期的唐卡,据说该唐卡能抗火。唐卡上画的是四臂观音,周围有八位随从,画风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量度,是11-13世纪唐卡盛行的风格,也正是西藏绘画艺术得到广泛普及的时期。

 

  唐卡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反映藏传佛教和各种神灵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学成就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唐卡;有记载历史事件的史料唐卡;有记录人物的传记唐卡。这些唐卡上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西藏风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吉祥图案等,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艺、建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堪称是形象的百科全书。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是藏族文明的史诗。

 

  澎湃新闻 :西藏博物馆与宗教相关的文物有哪些?

 

  达珍 :民族类的文物馆藏量比较大,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唐卡、造像、古籍文献、民俗文物。唐卡包括各种画派和不同工艺,其中年代最早的是一幅元末宋初的缂丝唐卡。此外就是造像,造像馆藏近3700尊,也是有各种风格,大致可分为:南亚风格,包括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不同风格;中原风格,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不同风格;本土的风格,其中还有受印度风格影响的、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吐蕃造像、丹萨提造像等本土造像。

 

  澎湃新闻 :从馆藏似乎也能看到西藏的艺术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

 

  达珍 :受到多元文化影响很明显。从史前文化开始无不体现出文化多元性。卡若遗址、曲贡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无论器型、纹样都与祖国中原文化十分相似,影响很明显。

 

  这从西藏博物馆馆藏的瓷器、玉器等也能看出来,西藏与祖国内地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关系。

 

  西藏博物馆馆藏的瓷器、玉器数量众多,不仅品相好,而且级别很高。大多是历朝历代中央政府赏赐给西藏地方上层贵族的,也有一部分是民间贸易或者专门定制的。这些精美的传世珍品,诉说着祖先的故事,传承着人类优秀的文明。

 

  达珍 :有史料记载,西藏本地有几个窑址,但是到目前都还没有发现。

 

  关于本土瓷相关文献史料记载很多,有的甚至详细描述了是什么样的瓷器、具有什么样的纹饰、供什么身份的人使用等等。

 

  澎湃新闻 :关于馆藏的历史文物,包括哪些门类?

 

  达珍 :众多精美的历史文物更是我馆珍贵的特色藏品。各类玺印、金册、玉册、公文诰敕、瓷器、玉器、珐琅、竹木牙角等珍品,大多为来自历代中央政府的颁赐。比如西藏博物馆基本陈列 “不可分割的历史”,就展示了从吐蕃开始到民国时期再到西藏和平解放的众多历史文物。反映了一直以来西藏与祖国内地间水乳交融的历史,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方的管辖、治理,佐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事实。

 

  澎湃新闻 :西藏博物馆的参观者中,来自外省市的游客比例大吗?

 

  达珍 :西藏博物馆是从2009年实行免费开放的,在此前的年接待量最多是10万人次,而现在能达到年接待量40万人次。并且每年均有增长趋势。观众的群体结构也变得很丰富,从以往单一的游客,逐渐发生了变化,本地的观众群体明显增多。

 

  过去是少量的、有需求的专家会来参观,此外就是游客,而如今在拉萨的各大院校、部队、社区、机关组织前来参观的也特别多。

 

  澎湃新闻:游客与本地的参观者的兴趣是不是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达珍 :是的。游客可能更喜欢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而本地的观众对传统文化这方面的文物展示会比较感兴趣。

 

  本地观众也会关心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物。比如现在我们一些民俗器物或用具已经慢慢淡出了日常生活,而很多参观者就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参观,就会对这些展示很感兴趣,觉得很亲切。

 

  澎湃新闻 :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对于博物馆的管理和观众组织会带来什么不同?

 

  达珍 :博物馆条例是博物馆正规的纲领性条例,颁布以后对博物馆事业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文物的征集,包括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博物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澎湃新闻 :除了常设展,西藏博物馆还有什么特展?

 

  达珍 :除了我们的基本陈列外,我们还有三个专题馆,一个是元明清玉器精品馆,一个是明清瓷器精品馆,还有一个就是佛教造像专题馆。

 

  除了常设展外,西藏博物馆也会举办许多临展。包括引进展、原创展,比如北京的“清代帝王生活侧影展”、“历辈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礼品展”,上海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等,还曾经引进“海外文物回流展”到西藏博物馆展出。这些展览都很受观众欢迎。澎湃新闻 :听说西藏博物馆的建筑也很有特色。

 

  达珍 :主楼外立面建筑是由西南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曾经获得过建筑设计鲁班奖,已经成为拉萨一张城市名片,也是地标性建筑。

 

  。澎湃新闻 :除了常设展,西藏博物馆还有什么特展?

 

  达珍 :除了我们的基本陈列外,我们还有三个专题馆,一个是元明清玉器精品馆,一个是明清瓷器精品馆,还有一个就是佛教造像专题馆。

 

  除了常设展外,西藏博物馆也会举办许多临展。包括引进展、原创展,比如北京的“清代帝王生活侧影展”、“历辈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礼品展”,上海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等,还曾经引进“海外文物回流展”到西藏博物馆展出。这些展览都很受观众欢迎。澎湃新闻 :听说西藏博物馆的建筑也很有特色。

 

  达珍 :主楼外立面建筑是由西南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曾经获得过建筑设计鲁班奖,已经成为拉萨一张城市名片,也是地标性建筑。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