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浙赣铁路抗战殉职员工纪念碑”

  抗日战争给中国社会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各类抗战文物就是这段历史真实客观的物证。江西省玉山县博物馆收藏了一通“浙赣铁路抗战殉职员工纪念碑”残碑,高2.1 米,宽0.75 米,厚0.13 米。

  青石质地,正面阴刻楷书碑文。石碑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尤具历史沧桑感。

  据《南昌铁路局志》及史料记载,1940 年7 月7 日,在全国抗战爆发三周年之际,浙赣铁路局为纪念英勇殉职的抗战员工,在玉山火车站东南面的武安山脚下矗立了一座“浙赣铁路抗战殉职员工纪念碑”。1942 年6 月,日军攻陷玉山时,将纪念碑拦腰炸断。两个月后日本败退,11 月,玉山铁路办事处将碑重立。纪念碑高5 米,宽1 米,由基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正、背面分别嵌入石碑一通。

  正面石碑镌刻碑文,残碑现藏玉山县博物馆;背面石碑镌刻66名烈士英名,现下落不明。馆藏《浙赣铁路抗战殉职员工纪念碑》碑文为:

  呜呼!东夷猾夏,长鲸肆毒。噬我边陲,攻我心腹。犬羊窟宅于辽沈,豺虎纵横于河朔。犹复逞其凶焰,倾国出师。水舰飞艇,犯我淞沪。沧海为之沸腾,山恋为之震眩。揣其野心,妄想一举灭我羲轩华胄矣!于是我全国上下惕覆亡之无日,耻瓦全以偷安。元戎赫怒,亿兆振奋。中枢定谋,虎旅云蒸。父勉其子,妻励其夫。荷殳入伍,慷慨请缨。不旬日而集于上海者数十万师,时我浙赣铁路工程甫竣通车不久。适值抗战之军兴,遂肩转输之大任。西起湘水之滨,东暨钱江之浒,棣通吴楚二千余里。刍粟云屯,器械山积。熊罴如林,骅骝栖野。朝发洞庭,夕抵歇浦。公输之攻已穷,墨翟之守有余。虽暴寇披猖肆意轰炸,浙水东西章江左右。似蝗蔽霄无间晓昏,弹如星陨震若霆惊。而我浙赣同仁咸能服膺主义,靖供厥职。遇难益奋,视险若夷。义有所生,心无旁骛。躬冒火焰,捐躯弗恤。自军兴迄今以身殉职者员工共六十六人,其断骸折肢委废莫起者不在此数。呜呼烈矣!武汉失守江道不通,东南半壁惟恃浙赣一线独负输将之责。蜿蜒百节,冲锋烟而龙跃;关山万里,刻漏表以骏奔。铠甲常新,饷糈不匮。非我同仁之见危致命、前赴后继戮力维护,曷克臻此?近虽东西两端同遭蹂躏,惟是物质可毁精神常在。断可立极,铄石可以补天;再接再厉,责在后世来者。南北抗战之师频传捷报,将士敌忾之气历久弥充。驱彼倭寇指日可期,河山即复路轨自整。我殉职同仁有知,也可瞑目九泉矣!夫尽忠率志原无求乎称誉,惟尽瘁事国竟穈踵顶。允宣彰其功烈用励来兹,爰集姓氏勒之贞珉。并为之辞曰:国丁大难,捐躯其常。以死勤事,身灭名彰。孰与比烈,委骨沙场。炳炳晔晔,日月争光。成仁取义,万古流芳。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七月七日。

  碑文记载了抗日战争期间,浙赣铁路局员工为保证铁路运输的畅通,支援前线作战,恪尽职守、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事迹,表达了铁路局同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对抗战中英勇牺牲的铁路员工的崇高敬意。

  纪念碑之所以矗立在玉山,是因为玉山火车站在抗战时期是浙赣铁路的“中心站”。浙赣铁路的前身是浙江省办的杭江铁路(自杭州市钱塘江边的西兴镇至玉山县),1934 年1 月1 日正式通车,浙赣铁路玉山段是浙赣线江西境内通车最早的一段铁路。5 月1 日,浙赣铁路局在杭州正式成立,开始筹建由玉山至南昌、萍乡段的铁路工程。7 月8 日,在玉山举行了玉(山)南(昌)段开工典礼。1936 年1 月15 日,在南昌举行了玉南段通车典礼。1937 年9 月,南(昌)萍(乡)段铁路竣工,并与株萍铁路接轨。

  株萍铁路原属粤汉铁路,铁道部令其划归浙赣铁路局管辖。至此,浙赣铁路东起浙江杭州,西至湖南株洲,全长1008公里(包括支线)。浙赣线通车后,玉山成为横贯浙、赣、湘的要冲之地。

  1937 年7 月7 日,抗日战争全面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连连失利,上海失守,广州、武汉又相继沦陷。这时全国铁路大多受到了严重破坏,有的还被日寇占领利用,唯有浙赣铁路作为抗战交通运输线,担负着为前线运输的艰巨任务。

  一切为了抗日,浙赣铁路局在杭州沦陷前的1937 年11 月16 日,从杭州搬迁到玉山县肖家祠堂,路局下属的车务、工务、机务、警务等单位,也纷纷搬迁到玉山县各祠堂内正常开展工作,确保浙赣铁路运输的畅通。钱塘江大桥炸沉后,中国军队依托钱塘江天险在南岸抗击日军,保护浙赣铁路运输线。当时媒体称之“前尾皆断,但其地势优越,仍为东南半壁之动脉”。据相关史料记载,1937 年冬季到1939 年3 月,浙赣铁路共开行军列车1700 余列,运输兵员150 万人,伤兵6 万人,军需品、商货各23 万吨。

  1938 年10 月,武汉失守后,长江水道被阻断,东南前线运送兵员物资及人员撤离的重任全部落在浙赣线上,因此,日军将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39 年2 月,日本制定了《对南昌作战要领》,提出“割断浙赣铁路,切断江南之安徽省及浙江省方面军队主要联络线”的战略后,日军飞机就频繁地对浙赣铁路进行轰炸,铁路遭到严重破坏,人员伤亡十分惨重。到1940 年6 月底,为国殉难的员工达66 人,“其断骸折肢委废莫起者不在此数”。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浙赣铁路员工临危不惧,坚守岗位,誓死保证铁路运输畅通,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宣彰其功烈用励来兹”,浙赣铁路局于全国抗战爆发3 周年之时,在玉山城南武安山脚下矗立了纪念碑。

  浙赣铁路抗战殉职员工纪念碑记载了这一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时刻警醒我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