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类博物馆寻求开创国际化道路

  10月19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办、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纪念类博物馆国际化问题研究”高峰论坛在沈阳举行。

  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博物馆协会规模最大、会员最多的专业委员会,在国内外博物馆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为推动我国纪念馆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次高峰论坛来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纪念馆等7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的馆长和22个省市地区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

  此次论坛收到全国各博物馆专家、学者围绕“纪念类博物馆国际化问题研究”这一主题撰写的110多篇论文,经专家评审,有70多篇论文编入文集,25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

  此次学术研讨会采用大会发言和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专家、学者结合“纪念类博物馆国际化问题研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深入展开讨论。比如针对纪念类博物馆如何实现国际化、各国纪念类博物馆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国内外纪念类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比较、如何提高公众对纪念类博物馆的认知与互动、近年来纪念类博物馆工作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九一八”事变84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这次年会暨论坛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也有专家认为,本次在沈阳召开的纪念类博物馆高峰论坛,不仅是一次博物馆学术研究成果检验的盛会,更是一次互相交流学习的难得机会。并通过这次高峰论坛,使纪念类博物馆作为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特殊载体,更加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从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发展道路。

  更有专家说,中国纪念类博物馆是中国文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纪念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领域寻求开创发展自身的国际化道路,是这次高峰论坛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