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唐三彩将首度聚首在台展出 展现唐三彩人文风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三彩天王俑(台北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三彩鸳鸯枕(洛阳博物馆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三彩雕花杯(巩义博物馆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三彩鹦鹉髻女俑(洛阳博物馆藏)

 

  台北历史博物馆与河南省文物局共同主办的“盛世风华——洛阳唐三彩特展”将于11月底在台北登场,展出两岸文博机构收藏的唐三彩各60件。这是两岸洛阳唐三彩经历离散到合璧的首度联展。

 

  台北历史博物馆方面表示,今年正值该馆创建60周年,特举办此次展览,旨在见证该馆与河南的历史情缘。展出的唐三彩文物,除该馆的代表性藏品外,还有河南省洛阳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巩义博物馆等单位的展品,其中包括首度来台展出的人物俑、动物俑、殉葬器具、生活器用,以及三彩窑址发掘出土的窑具与模具等。

 

  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多彩釉陶器,由于它的釉色以黄、白、绿或黄、褐、绿三种色彩为基本釉色,因而被称为“唐三彩”。但事实上,它的颜色多达6、7种,“三”是取其多的意思。其胎体多为模制,经素烧成型后施釉,彩釉所含铅元素熔点低,在二次入窑烧制过程中发生窑变,呈现出釉色富丽、丰润饱满、霞彩满天的美感。

 

  唐代盛行厚葬制度,唐三彩主要流行于高宗至玄宗时期的长安、洛阳二京,主要作为随葬明器,大致可分为器皿类、俑类、模型类、玩具类、建筑构件类等五大类,是盛唐社会生活和风俗观念的反映。而唐三彩的发展历程也与唐代国势的兴衰起落十分吻合。

 

  馆方指出,两岸洛阳唐三彩经历离散到合璧的流转岁月,首度聚首,合体展出,将揭秘洛阳唐三彩的发现始末,展现唐三彩的人文风情与工艺风华。

 

  据了解,台北历史博物馆藏有铜器、陶器、玉器、织锦、甲骨、书籍碑拓等源自河南的文物,其中包括20世纪初出土于洛阳地区的“唐三彩”陶器,品类有文武官俑、天王俑、镇墓兽、动物俑与器皿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