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写错字是作风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漫画/朱慧卿

 

  “指定”写成“制定”、“车辆”成了“车俩”……仅有86个汉字的小小指示牌上出现了4个错字。不仅中文错了,标点和英文翻译也不对,最后一个英文单词应该是“garage” 译为了“parage”。这事发生在作为宁波城市文化核心与窗口的宁波博物馆内。(10月14日《现代金报》)

 

  博物馆是什么地方?它一定不止是物件收藏、游人参观之馆,它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用本新闻报道的说法则是“文化核心与窗口”。这样一个有着文化蕴涵之场所,呈现出来的所有与文化相关的信息应该有“字字珠玑”的严谨,这才符合文化核心与窗口的格调。然而,86个汉字的小小指示牌上竟出现了4个错字,令人大跌眼镜。

 

  文化核心与窗口犯如此低级错误的,其实不止宁波博物馆。2012年有媒体报道,齐鲁师范学院的赵先生去北京故宫游玩的时候,把在售票窗口购买的一本导游册顺便带回了家。不经意间发现这本八千来字的小册子里竟然存在100余处错误,其中有错字、别字、漏字、衍文,也有重复、前后矛盾、标点符号错用、数字用法不一致,还有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等等。尤其不可思议的是,24位皇帝的名字、年号竟然弄错了7个。

 

  城市文化核心与窗口单位如此低级犯错果真是没文化吗?想必不是,也许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具体办事者不认真、不严谨所导致。但问题是,具体办事者随便写写,完成后不校对;而领导,或者根本不看,或者只是随便看看,加上其他工作人员视而不见,这才是错别字指示牌立于公众眼皮底下的真正原因。说白了,错别字指示牌是集体性不负责、不严谨。

 

  细节体现管理真实水平,细节体现真实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小小指示牌成了错别字集结牌,所折射的正是存在于细节上的问题。笔者注意到,当宁波博物馆工作人员看到市民拍错别字指示牌时加以制止,表示“即改”,这是有错即改的表现,但即改不仅是要改正几个错别字,更要改正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如果只改字不改作风和态度,“博物”不“博文”的现象还可能出现。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