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石博物馆:见证天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聂公祠为馆址的博物馆门前场景
聂公祠在1976年地震后损坏,1978年建成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新馆,该馆使用至2008年。
在天津市红桥区河北大街林立的高楼间,有一座并不起眼的灰色平房,它是以三条石地区铸铁机器制造业发展史为基本陈列内容的地方专业性博物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从1959年9月底对外开放至今,这个历经50多年风雨的博物馆,不仅回顾了天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更是在近十余年间见证了三条石地区旧貌换新颜的过程。在这个博物馆中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成为该地区一幕幕历史瞬间的见证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条石历史博物馆作为“阶级斗争教育基地”,很多五六十岁的天津人年轻时不止一次到这里参观,1966年至1976年间,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接待了600多万人次。
享有“华北地区民族工业摇篮”之称的三条石地区是天津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红桥区政府筹建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李宇卓介绍,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最早设立在聂公祠。1959年开馆前夕,周恩来总理为该馆亲自题写馆名。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很多上年纪的天津人都非常熟悉,作为“阶级斗争教育基地”,很多五六十岁的天津人年轻时不止一次到这里参观。1966年至1976年间,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接待了600多万人次。“那时的工作人员,上班时根本没有坐下休息的时间,市民参观都要团体预定,一般预定的参观时间会排到申请的一个月后,如果到时候不来参观,那么就要重新排队。”李宇卓说。由于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艰难、缓慢发展的历程,那时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展览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聂公祠损坏,三条石历史博物馆于1978年在原址重建,此后三条石历史博物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李宇卓介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除了日常展览,博物馆还举办过“中华女英烈”“希望之星”等几十个全国以及天津市的大型展览。此外,工作人员一直在进行三条石有关文物的征集工作。尹绍英1978年来到三条石博物馆做后勤工作,如今52岁的他曾经亲眼看到有市民送来文物,“比如化银罐、铸铁锅、火筷子等,老百姓觉得,既然我们是历史博物馆,那么凡是有历史的物品都可以拿来,虽然有的物品和工业没有太大关系,但人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受鼓舞。”
为了留住老三条石珍贵的历史遗存,在三条石地区改造之前,尹绍英和博物馆的老领导曾推着三轮车,到三条石拆迁的平房区搜寻,为了拆除旧时比利时电灯电车公司架设电线使用的老瓷柱,尹绍英爬着梯子到房上去取
如今的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坐落于福聚兴机器厂旧址。走进博物馆干净整洁的馆舍,三条石的发展历史历历在目,这里有记载金聚成机器厂兴衰史的全套账册,也有三条石地区几家工厂的产品,如郭天成机器厂生产的木架织布机、庆隆机器厂生产的切面机、金聚兴机器厂生产的石印机、金盛德机器厂的旧式保险柜等,除此之外还有桅灯、刨冰机、爆米花机、轧花机、榨油机、打包机等。该馆还保存了三条石地区工厂的《工艺学徒志愿书》,反映了当时的劳资关系。
事实上,近十几年来,三条石历史博物馆不仅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文物和照片为人们记录了三条石一带近代铸铁、机器工业的兴衰,在2003年城市改造之时,三条石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肩负起留存三条石一带历史遗迹的工作。
尹绍英回忆,为了留住老三条石珍贵的历史遗存,在三条石地区改造之前,他和博物馆的老领导曾推着三轮车,到三条石拆迁的平房区搜寻,为了拆除旧时比利时电灯电车公司架设电线使用的老瓷柱,尹绍英爬着梯子上到房上去取。他回忆说:“拆迁的地方不光有人们丢弃的杂乱物品,还有很多垃圾,为了找到有历史价值的物品,我们顾不上脏乱,就直接用手扒。”
除此之外,三条石地区的遗迹还包括许多老牌匾、老楼牌。“有一次,为了摘一个老楼牌,我一只手扒着一栋楼三楼的窗户,身子探出窗外,另一只手拧楼牌上的螺丝,把那个楼牌拆了下来。”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是能留住三条石一带的历史点滴,尹绍英觉得很欣慰。
如今,人们来到这座博物馆,看到的是在展厅有限空间内被清楚展现的天津工业发展脉络,但人们很难想象,整个布展过程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和毅力的工作
到了2008年,不仅是三条石一带进行城区整体改造,三条石历史博物馆所在的福聚兴机器厂旧址也进行了一次保护性大修工作。为了百分之百保留旧福聚兴机器厂原貌,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维修前亲自丈量了原址的坐标。尹绍英说:“虽然负责修缮的公司有仪器测量坐标,但是我们自己也要做到心里有数。当时我们以河北大街一处建筑物为参照,丈量距离,将坐标记录下来。修缮完毕以后,我们参考当初测量的数据,得知现在的坐标和之前没有变化。”他还告诉记者,三条石历史博物馆进行大修时,工作人员平时上班就在临建的房子里,在修缮的后期,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这里看看工程进度,也会给施工单位提提意见。
福聚兴机器厂在原址修缮完毕后,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进行新一轮的布展工作。如今,人们来到这座博物馆,看到的是在展厅有限空间内被清楚展现的天津工业发展脉络,但人们很难想象,整个布展过程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和毅力的工作。李宇卓为记者举例:“展览的年代上限是1860年天津开埠,对于下限定在哪一年的问题,大家经过了很多次讨论,有时候甚至会争论,最后决定将时间下限定在1956年。由于展览空间所限,从1956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则通过一个小屏幕,以影像的形式展现。”
不仅如此,三条石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如何将展品中的精粹提炼出来展示给参观者,则是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在制作展牌、设计布展的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周密地策划。在这个过程中,李宇卓回忆:“我们当时有位老领导,已经退休了,身体不好,早上去医院扎针灸,扎完针灸坐车还得到博物馆来看布展。这位领导说,她一定要等到做完展览再正式离开自己的岗位。”工作人员的认真和敬业,不仅反映了他们希望保留下三条石地区百年民族工业遗存的心愿,更体现出他们多年来对这个老博物馆难以割舍的情结。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