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纪念馆开馆在即镇馆之宝是汉白玉浮雕头像

  郑振铎纪念馆目前正在紧张布展中,将于下月18日免费对公众开放。届时将有哪些实物展现郑振铎在文学、艺术、文物收藏等方面的成就?记者昨天在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先睹了部分展品。

  在郑振铎纪念馆图书名录上,有郑振铎的散文、小说作品,也有他的翻译作品,还有一些怀念他的文章等,共计58册(篇)。

  而在家属捐献的物品中,有中国科学院聘任书、文化部副部长任命书、考古组组长聘书、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任命书。还有他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中国科学院考古所通行证等。

  一直参与纪念馆建设的温州博物馆原馆长金柏东认为,展品中最为珍贵的应该是一座精致的汉白玉毛泽东头像浮雕——这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利用人民英雄纪念碑余料雕刻而成,据说这种雕像仅彭真、梁思成和郑振铎三人各收藏一座,堪称镇馆之宝。

  一座刘开渠雕刻的头像是郑家的传家宝

  对于这次捐献给纪念馆的毛泽东浮雕头像,郑振铎儿媳朱明磊说:“尓康(注:郑尔康,郑振铎先生的儿子)曾跟我说过,当时父亲将浮雕带回家,家里人都围着欣赏。听爸爸说,这个高28厘米、宽23厘米的主席头像是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所剩余的石料雕刻而成,是雕塑家刘开渠的作品。”据说余料只够雕刻几座,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任彭真、副主任郑振铎和梁思成各得一座,留作珍贵纪念。这座浮雕作为郑家的传家宝一直保存着,这次连同其他36类物件,一并捐赠给纪念馆。

  下月18日开馆后,参观者还将看到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这张证明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83年换发的证明书的复印件。证明书的原件,是由中央人民政府向郑振铎家属颁发的毛泽东主席签章的革命烈士证书。

  六册《北平笺谱》见证他和鲁迅的合作

  一个红木箱子里,装着一套《北平笺谱》。《北平笺谱》是鲁迅与郑振铎1933年合编的一套传统水印木刻笺纸集,瓷青纸书衣,线装,六册一函。鲁迅还专门撰写《〈北平笺谱〉序》,郑振铎也撰写了一篇《访笺杂记》,其中有“引起我对于诗笺发生更大的兴趣的是鲁迅先生。我们对于木刻画有同嗜……”等记述。

  据了解,鲁迅嗜好笺纸,而郑振铎嗜好木刻画。20世纪30年代初,郑振铎在北平搜访笺样500张,鲁迅从郑振铎陆续寄来的笺样中选出332种,编成六册。1933年12月,《北平笺谱》由荣宝斋刻印出版,首印100部,每部书上均有鲁迅和郑振铎的亲笔签名。其中鲁迅自订20部、郑振铎10部,内山书店经售20部,剩下的50部预约发售。2007年1月,西泠印社推出《北平笺谱》(共6册),赠给郑振铎家人一套,观众届时看到的就是这一套。

  两张明信片勾勒他慈父形象

  一台从苏联购买的相机、一个用了多年的竹雕笔筒、一方缺了角的砚台、5方珍贵的印章……在即将展出的物品中,还有两张郑振铎邮寄给儿子郑尔康的明信片。

  这两张明信片是郑振铎1957年出访捷克途中寄来的。这是两张有着异域风情的明信片:“现在到了捷克近郊,风景极佳,满山黄叶,杂以青松翠柏……”朱明磊说,尔康在世时,他会经常讲到爸爸是多么爱他和姐姐:每次出差时,爸爸只要能抽出时间,一定会买明信片一路邮寄,明信片上有所见所闻、当地的景物等。而每次出差回来,爸爸必定会带当地特色食品或其他小礼物给姐弟俩。

  这两张小小的明信片,将郑振铎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等头衔之外最普通的身份生动勾勒,一位慈父的形象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