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家三口自费办蝴蝶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谌安明和他制作的蝴蝶标本 马芙蓉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谌安明和他的蝴蝶标本 马芙蓉 摄

 

      9月15日,武汉月湖公园内的谌安明蝴蝶博物馆,55岁的谌安明和53岁的妻子程江平忙着制作蝴蝶标本。

 

      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9月25日在武汉开幕。谌安明受到邀请,要带着他的蝴蝶亮相园博会。当下,他正在做参展前的准备。

 

      “园博会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可以让更多人认识蝴蝶,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谌安明说,他和家人苦心经营的蝴蝶博物馆,正迎来破茧成蝶的机会。

 

      谌安明蝴蝶博物馆现藏着10万余只蝴蝶标本,品种包括国内1300多种,国外600余种。记者看到,有产于南美洲、世界上最漂亮的光明女神蝶,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虎凤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蝴蝶。

 

      从2013年3月建成开馆至今,博物馆一直坚持公益性质,免费对外开放。两年多来,记录在册的接待人数,已达到20万人次。博物馆每年10多万元的房租,是他和妻子、女儿打几份工挣来的。

 

      安明开着面包车在汉正街帮人拉货,凌晨三点起床,扛包、送货;妻子程江平退休后,白天呆在博物馆当守门员、卫生员和讲解员,晚上则到一家麻将馆打杂,“别人麻将打到几点钟,我就上班到几点。”谌安明的女儿白天从事设计工作,晚上去摆地摊,兼职做美容、化妆品等小生意。一家三口的收入,几乎全部奉献给了这个博物馆。

 

      “我曾经也很反对啊,觉得他不务正业,天天盯着蝴蝶,是个神经病。”程江平说,谌安明早些年有份好工作,迷上蝴蝶后天天请假,把工作丢了。外出采集蝴蝶标本,一去好几个月,女儿出生时他都不在身边。2013年,为了把蝴蝶博物馆开起来,他砸进所有积蓄。

 

      程江平称,丈夫采集蝴蝶,几乎跑遍了中国。山越大的地方,他去的越多,受过多少伤,吃过多少苦,她比谁都清楚。拗不过他,只能帮他。她每月的退休工资,全部补贴给了博物馆。

 

      开馆至今,除了静态展示,谌安明还把蝴蝶标本搬进校园,进行科普教育,还参加一些精品展等活动,“对现在小孩来说,看到蝴蝶几乎成为一种奢侈,我要做的是让更多的人见到蝴蝶。”

 

      蝴蝶博物馆要坚持免费开放,光靠一家三口打工维持,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办法是自我造血。”谌安明说,他希望把蝴蝶博物馆扩建成为一个蝴蝶生态园,发展蝴蝶养殖,让大家不仅能看到静止的标本,更能享受捕捉飞蝶的乐趣。

 

      此次园博会,政府为谌安明提供了500平米的展厅。他表示会好好准备,向大家呈现出不一样的蝴蝶标本展。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