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博物馆馆藏宝贝 黑蟒戏服二两黄金打造(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十年未曾完整露面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引发参观热潮,观众在展厅外排起了五、六十米的长龙。《清明上河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记者昨日采访重庆本地博物馆,了解各家馆藏宝贝,其中川剧博物馆的黑蟒袍戏服由二两黄金绣制而成。

 

      历史书上宝贝在这里

 

      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原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湖北省博物馆有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另外,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曾侯乙编钟也是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稀世珍宝。四川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西周时代的牛纹铜罍、兽面象首纹铜罍。这两件宝贝虽然看上去很普通,却是世上仅存的两件最大的铜罍,象征王权。另外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大立人,通高260.8厘米,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全世界范围内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重庆各家博物馆馆藏宝贝

 

      记者请本地各家博物馆推荐馆藏珍宝,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宝贝是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齐白石一生创作了三套《山水十二条屏》,一套失传,另一套不久前在北京预展和拍卖,估价高达10亿元。而第三套则为三峡博物馆收藏,是齐白石最后创作的一套,也是其艺术价值的最高体现。

 

      川剧院博物馆推荐了传家宝黑蟒袍戏服。这是一件用黄金打造的戏服,于上世纪50年代初拨专款制作。“原本有黄、白、绿、黑四件,用黄金共计二两,现在保存下来的有白、黑两件,其中黑蟒更精细。”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说。黑蟒戏服以黑色丝绸为底,结合蜀绣和苏绣工艺,用纯金线在袍子上绣成五爪金龙等图案,看起来厚重典雅,气韵十足。“这件戏服艺术性实用性兼具,现在也可以穿着上台演出。”

 

      自然博物馆里的上游永川龙化石是该馆价值最高的宝贝,它是在中国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肉食恐龙化石,1977年在永川上游水库发现。据了解,永川龙体长大约7米,头骨长82厘米,高50厘米。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内陈列着一块红枣土漆的柏木门匾,匾额长138厘米,宽67厘米,厚2.5厘米,匾的右上角竖刻“特生先生”(特园主人鲜英先生,字特生)四字,匾的中间从右到左刻有国民革命军将领冯玉祥手写的“民主之家”四个大字。据悉,该门匾是冯玉祥在鲜英先生六十大寿时赠送的。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