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五位皇帝书画作品将首次集中展出
2015-08-31 13:58:16 作者:王岩 来源:北京青年报 已浏览次
随着“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展卷,一幅幅国宝书画被轻轻放置在展柜中合适位置,静待观众来一饱眼福。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9月8日至11月8日将推出重量级展览“石渠宝笈特展”。昨天在布展现场,北京青年报记者得以先睹为快——除《清明上河图》、《伯远帖》、《展子虔游春图》、《冯承素摹兰亭帖卷》、《写生蛱蝶图》、《渔村小雪图》、《听琴图》等之外,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皇帝的书画作品,此番将首次集中展出。
“此次石渠宝笈特展比较多地叙述了书画流传、递藏的经过,突出展览的专业性和趣味性。展出的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馆界都是难得一见的。”故宫书画部主任曾君说,“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帝以“石渠”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表现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景仰和追溯。清宫书画著录分三次编撰,分别在乾隆九年、乾隆五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因此成书分为《石渠宝笈》“初编”、“续编”和“三编”。《石渠宝笈》共著录了历代书画藏品万余件,是书画著录史上的集大成者,为后人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介绍,“石渠宝笈特展”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分别在武英殿和延禧宫同时展出,相互呼应,互为一体。在武英殿主展场,“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注重揭示书画收藏、流传、辨伪的历史。此部分展览共分为皇室秘赏、重回石渠、考订辨伪三个单元。本展区展出82件(套)书画藏品,大多是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如东晋顾恺之《列女图》(宋摹本)和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展出的书法作品,以东晋王珣《伯远帖》为代表,该帖为王氏家族唯一传世真迹。其他如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皆为传世绘画经典中之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皇帝的书画作品,此番将首次集中展出。
作为特展中的重要展品——隋人书《出师颂》、元代张达善跋《出师颂》也将同时亮相。这两件展品都曾经与中国嘉德结缘,最终得到妥善保藏和充分研究。《出师颂》、元代张达善跋《出师颂》,本为一卷,1922年逊帝溥仪以之赏赐溥杰,后被割裂,离散于民间,曾分别于2003年、1997年被中国嘉德的专家发现,通过嘉德拍场展示给世人,并最终合璧回归故宫。 这两件国宝见证了《石渠宝笈》著录清宫流散书画回归的历史进程:其中隋人书《出师颂》由故宫博物院出资2200万元购藏;元代张达善跋《出师颂》为2013年中国嘉德成立20周年之际,由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倡议,中国嘉德与红树白云楼主人共同捐赠故宫博物院。
延禧宫的“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展区将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诸编著录的典型作品72件(套),其中图书善本12册,《石渠宝笈》所用宝玺15件,直观诠释这一书画著录巨作。通过晋顾恺之《洛神图卷》上乾隆的三次题识等,让观众了解《石渠宝笈》这一书画著录巨著的编纂体例与其严谨的考据特点,生动地勾勒出乾隆的艺术趣味。
这次展览是《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的第一次展览,旨在体现《石渠宝笈》编纂及其著录书画的特点。展出期间,还将举行“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将出版“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