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首个校服博物馆下月将正式启用 展3000年前校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000多年前学生就有校服了,你知道是什么样子吗?上世纪50年代的蓝白校服你穿过吗?你见过的确良衬衣配喇叭裤校服吗?昨天,全国首个校服博物馆在即墨建成,里面陈列着从周、汉时期到现代的上千件各式校服,博物馆正式启用后将面向学生免费开放。

 

  首个校服博物馆下月将正式启用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即墨烟青路的这家博物馆,这是我国首家学生装文化主题博物馆,也是国内首家集学生装服装工业生产、中外学生装及历史文献汇集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15779平方米,分为3大板块12个展区。”馆内藏品近千件,包括不同时期学生装图文实物、古老纺织设备、社会捐赠文物以及相关工具书。这个博物馆,历时3年建成,总投资500多万元。

 

  “下月将正式启用,届时将免费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博物馆负责人、青岛威达体育用品公司总经理张科荣介绍说,在市教育局的校服采购招标中,他们是7家中标单位之一,除了参观博物馆,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向中小学生开放校服制作车间。“学生在感受校服历史的同时,也可以体验校服制作全过程。”张科荣说。

 

  校服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

 

  “黑中扬赤的玄色上衣,赤绛微黄的下裳,这是周代读书人穿的衣服。”在博物馆的“从远古走来主题展区”部分,这里展示了周、汉、唐、宋、明等时代的读书人常穿的服装及其款式、布料介绍、设计缘由。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校服,出现在20世纪初。”张科荣告诉记者,1901年,清政府进行了教育改革,各级学堂纷纷建立。由于学堂为官办,学生都身穿官服,圆顶帽、马褂、立幅水裙。新文化运动及当时的五四运动唤醒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大批青年人走出国门,逐渐接受国外文化的熏陶。这时的服饰文化呈现出新老交替、中西并存、中西交汇的景象,不论是传统的长袍、马褂,还是西式西装、礼帽,抑或是中西结合的中山装,都承载了当时独特的文化背景。20世纪五十年代,白色上衣、深色下装,则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服饰。文革十年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那个时候身穿绿军装,臂戴红袖章,肩挎军用书包,成为年轻人的审美时尚。八十年代,有统一校服的学校可谓少之又少。很多学生爱模仿偶像的穿着,的确良衬衣配喇叭裤,这种相对统一的打扮成了“校服”。

 

  讲述

 

  服装教授复原古学生装

 

  周汉唐宋明的学生装,是如何考证和制作出来的呢?“当年就是这样的服饰,这点我们非常确信。”张科荣介绍说,他们找到了北京服装学院的教授王忠升,希望他能给予帮助。张科荣说,王教授首先从历史典籍中寻找有关校服的记载资料,随后,又走访了全国多个历史博物馆,寻找出土的历史文物。在设计人员的帮助下,最终复原了周汉唐宋明时代的校服。与此同时,他们又从全国各地征集有关校服的图片、原件,并一一摆放了出来。“古代没有统一的校服强制要求,但当时大家都这么穿。 ”张科荣说。

 

  据张科荣介绍,他们将继续面向社会征集有关校服的资料。有意向的市民可拨打电话88506106联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