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馆了少有的“直播战场”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馆了。曾于2014年致信上海市委呼吁保护四行仓库并建立抗战纪念馆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表示,四行仓库不仅是一个抗战遗址,更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集中体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抗战英雄的骨灰盒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出的珍贵历史照片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馆了。曾于2014年致信上海市委呼吁保护四行仓库并建立抗战纪念馆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智良教授表示,四行仓库不仅是一个抗战遗址,更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集中体现。

 

  四行孤军,赫赫有名。但是,他们在整场战争中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苏智良介绍,从战略意义上来看,淞沪会战从外围一直打到市区,闸北从8月13日开始战事不断,到10月底,中国军队的大方向就是要撤退。当局之所以要留这么一支孤军在闸北,是因为部队在闸北也就代表着中国的军队还在坚守上海中心城区。

 

  苏智良说,从歼敌数量来算,四行孤军大概消灭了两百左右的侵略者。这个数字并不算大,画面却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苏州河的南面是公共租界,这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直播战场”——不但市民们在用眼睛看,英国、美国等西方媒体也在南岸拍摄下了宝贵的视频画面,他们甚至还可以与四行孤军对话,鼓舞战士;很多新闻媒体在苏州河边采访后,马上把报道发向全世界,让世界都知道日本在进攻上海,而有一支中国军队仍在闸北抵抗。

 

  苏智良认为,“四行孤军”事实上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一种信念,“如果像四行孤军一样,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来保家卫国,就一定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

 

  “四行精神”也格外受到西方媒体关注。“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弱国抵抗一个强国的殊死战斗——这群中国军人,奉命坚守一座仓库,三面都被日军包围了,他们可能全部牺牲。”苏智良介绍,当时的西方媒体非常关注四行孤军的命运,“这些信息传递给全世界,让全世界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东方。”

 

  “四行孤军”坚守的四天其实并不“孤独”——他们的背后有上海各界人民的支持。上海市民通过苏州河两边的桥,把大饼、油条、粢饭等食物偷偷送进仓库,女童子军杨惠敏还把一面国旗送了进去,这些事情当时家喻户晓。

 

  被迫撤出四行仓库后,“四行孤军”差不多有四年时间被困在公共租界。租界面临两难:要是放孤军,有日军的压力;要是把孤军交给日军,既说不出理由,又怕遭到舆论谴责。苏智良说,上海市民在这四年间络绎不绝地去孤军营参观慰问,那里成了孤岛时期上海抗战的精神圣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