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考古学家体验文物出土全过程

  参观博物馆、做陶艺、模拟考古,昨日,20位小朋友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游戏中了解金沙文明。孩子们自己在土中挖掘陶片、动物骸骨,还用3000年前的工艺制作了陶艺作品。看着自己动手的成果,孩子们脸上都乐开了花。

  暑假期间,为了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成都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暑假系列活动启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植物园等16个社会实践基地纷纷推出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泥条盘筑

  感受古人智慧

  将泥巴揉软,用棍子擀平,再用小刀划成不同形状,制成底座。然后将泥搓成长条,由下往上一圈一圈盘筑成型,这就是泥条盘筑工艺,3000多年前,人们就在使用这种工艺制作各种器皿。昨日上午,孩子们也亲自感受了一把。

  在手工制作室里,工作人员先给大家讲解了制作方法和要点,底座一定要厚,泥条要搓得粗细均匀,泥条之间不能有缝隙,如果有,一定要用特制的“巧克力胶”黏住。孩子们的目标是用泥做一个笔筒,工作人员把泥巴和工具发给大家,孩子们迫不及待开始做自己的作品。然而看上去容易,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孩子做的圆形底座,泥条盘多了之后就变形了;有的孩子搓的泥条粗细不均匀,上方的泥条太重,压塌了;有的孩子急着做作品,准备工作没有做足,泥巴没有揉软就匆忙开工,以致越做越辛苦。“在我们成人看来很容易的事,孩子操作起来其实挺难的。我们这里来了很多批孩子,做的时候都遇到了困难,但是最终都自己开动脑筋克服了。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做出来的东西经常让我们也很惊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来的孩子年龄在7—12岁,讲座的形式不适合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感受,印象更加深刻,收获也会更多。

  记者看到,孩子们遇到困难都没有放弃,有的临时改变泥塑的形状,让它更为稳固,有的找旁边的孩子帮忙,共同完成。做好笔筒后,大家还把泥捏成各种形状,贴在外壁上当装饰。做好之后,工作人员把作品放到通风的地方,下午活动结束后,大家就可以拿回家了。

  团结协作

  小考古学家挖“文物”

  探方里全是沙土,而孩子们需要从中挖出“文物”,做好记录和保存。一个模拟考古的游戏让孩子们非常兴奋,跃跃欲试,然而在分组的时候,大家的意见就发生了分歧。原来这次来的孩子年龄不一样,一个11岁的大姐姐被大家争抢,而一个年级较小的妹妹落了单,大家都不想让妹妹加入自己这一组。志愿者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让大家要团结,最终,小妹妹和三个哥哥组成了小组。

  模拟考古开始后,大家都很卖力,但是很多人都不得其法,漫无目的挖掘,还挖出一个个深坑,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考古应该一层一层挖,用工具推开沙土,不能破坏文物。挖出来之后要马上报告,先拍照,然后才能出土。拥有大姐姐的小组果然进度很快,挖出了陶片和动物骨骼,姐姐一丝不苟,在记录表格上填好时间地点和出土时的形态,把文物装进袋子。看着别人成果那么多,旁边的孩子都着急了。“不要怕他们,他们只有三个人,我们这组有四个人,大家赶快挖!”“收留”小妹妹的小组干劲十足,一个孩子提醒大家自己这组有人数上的优势。之前还因为分组问题不开心的小妹妹也打起了精神,用工具认真挖掘。

  “挖到了!挖到了!”小妹妹激动地叫队友来看,果然,一块陶瓷碎片出土了。孩子们小心翼翼扫去碎片上的沙土,装进袋子,填写好记录表,开心地笑了。通过游戏,大家不仅知道了考古工作的步骤,更学会了团结协作精神,收获良多。

  特色体验

  假期都会向公众开放

  “我喜欢金沙,比家里有意思。阿姨给我们讲了好多故事,还带我们考古做游戏,我做了一个漂亮的笔筒,晚上就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7岁的果果给记者展示他的作品,笑得很灿烂。记者了解到,此次的活动将持续两天,孩子们还能动手制作漆木器,观看精彩的儿童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暑假活动以体验为主,金沙遗址博物馆专门打造了青少年教育体验区,紧扣古蜀金沙文化主题,用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设计,将远古场景与现代陈设相结合,营造一个古朴、活泼、梦幻、多彩的空间。通过场景设置和丰富的特色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儿童在娱乐中学习知识、感知历史、收获快乐。

  教育体验区共设置了五个功能区:阅览室、手工制作室、多媒体室、金沙部落区和模拟考古区。暑假期间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体验区都会向公众开放,其中阅览室和多媒体室是每天10点到11点半、14点半到16点半免费开放;金沙部落区和模拟考古区则会经常组织开展各类社教活动,具体时间会通过官网公告。此外,青少年教育体验区还可接受学校及社会团体预约,定制服务。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