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亮相
陈端友制笋形端砚
“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将于7月17日至10月7日亮相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砚亦称研,是研墨的工具。上海博物馆所藏各朝古砚品类丰富,尤以明清文人题铭砚、著录砚与近世巨匠陈端友制砚为馆藏特色。本次展览遴选了馆藏精品共计96件(组)亮相,希望通过这些精品佳作,为观众展现砚史的发展脉络。
展览以时间顺序分为四个主题。第一部分展现古砚自战国秦汉至两宋从初创到逐渐发展的阶段。当时砚以实用为主,砚形或古拙雄健,或气势飞扬,或端庄雅致。汉代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其工艺具有深沉雄大的风格,器形简朴,以实用为目的。六朝时期,由于陶瓷业的发展,陶瓷取代石料成为最主要的砚材。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文化多元,端、歙、澄泥等名砚开始为世人所好。前期以圆砚为多,中唐以后箕形砚开始占主导地位。两宋时期,砚的商品化趋势明显,砚形开始增多,但以抄手形为基本样式。
第二部分呈现的是元明时期的砚形风格。这一时期砚形变化多样,已不复固定的样式。风格浑厚朴实,端庄凝练。元明砚的造型承袭了早期的箕形、抄手形、长方形、圆形等,也有各种富有个性的样式。纹样题材已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走兽等多有表现。题铭砚在元明有较多出现,大多镌刻于砚底或砚侧,铭刻较之前代有增长的趋势,铭文内容也有增加。石砚的雕刻技艺颇有特点,一般以浅浮雕凸现纹样,辅以阴刻,有的适当穿插深刀技法。琢制的图案具有生动雅致、简练流畅而富于变化的特征。
第三部分内容以清砚为主。作为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清代砚材取用、造型、纹饰、雕琢工艺、题铭诸方面,多超越了前代,达到砚史的高峰。端、歙、松花、澄泥、红丝、洮河等名砚各擅胜场;漆砂、砖瓦、紫砂、玉石也为砚用。雕琢技法以阴、阳线刻与浅浮雕为主,参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出生动、精致的风格。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极致,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来源和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
第四部分则着重展示了海派砚雕开山鼻祖,20世纪最杰出的制砚艺人陈端友的作品。陈端友少时在扬州问古斋碑帖店为学徒,其师张太平是苏州雕刻碑帖和石砚的行家。1912年随师迁至上海,后参加了“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其砚雕技法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的表现方法,作品形神兼备。陈端友制砚中,再现真实的自然生物与摹写古物是其一生的追求,刀下的松蕈、甜瓜、竹节、螺蛳,无不活灵活现,洋溢着自然的勃勃生机,摹刻的古鼎古镜也是逼真肖形。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