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考古学者拟向泉州文博馆捐"海峡人"化石

  “为了感谢社会各界关爱,为了支持古城文博事业,为了让更多学者研究古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我决定将我发现的‘海峡人’化石捐给泉州的文博馆收藏。”13日,泉州海交馆退休考古学者刘志成如是说。

  据悉,这一根“海峡人”骨化石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教授蔡保全作过鉴定。

  当日,刘志成拿出了他珍藏的这一根“海峡人”化石,称年代与1999年他发现的第一根“海峡人”肱骨化石相近,距今2万—3万年。与1999年发现的第一根“海峡人”肱骨化石(长约31厘米)相比,这根股骨化石更长,约50厘米;基本完整,化石石化程度相当高,呈棕褐色,股骨体较直。

  刘志成谈到,2009年,他在泉州沿海渔村旧码头的“万阴宫”,发现了这根“海峡人”股骨化石。“那天,当地渔民准备燃烧这些骸骨时,有个渔民给我打电话,让我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古化石。我马上赶去,挑到了这根‘海峡人’股骨化石,随后请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教授蔡保全做进一步研究、鉴定。”

  其实,在1999年发现的第一根“海峡人”骨化石,也是经蔡保全教授鉴定确认为古人类肱骨化石。蔡保全后来又将那根“海峡人”骨化石带到北京,请中科院考古专家鉴定,证实那根“海峡人”骨化石为晚期智人男性个体的右肱骨,距今1.3万—2.6万年。“北京人”发现者、中科院资深院士贾兰坡教授将这一早期人类命名为“海峡人”,并欣然为“海峡人”亲笔题字。

  “因蔡保全教授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我发现的这根‘海峡人’骨化石,放在蔡教授那里6年!”刘志成说,近日蔡保全教授来泉州看望他时,特意将这根股骨化石带来还给他。

  对于这根“海峡人”骨化石,经蔡保全教授多年考证,蔡教授认为这是一根古人类股骨化石,它的石化程度跟1999年发现的“海峡人”肱骨化石接近,虽然没有进行年代鉴定,但可以推测这根股骨化石年代与肱骨化石相当,距今2万—3万年。

  为了让这根“海峡人”骨化石有一更好的去处,发挥更大的研究、考证作用,刘志成考虑了很久,决定将它捐出给泉州文博馆收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