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博物馆馆藏元青花解读
2015-06-30 15:57:37 来源:搜狐 已浏览次
元青花,以矿物钴料为着色剂,在瓷器坯胎表面绘制所需纹样,再罩以透明釉,约在 1270℃左右高温氧化焰气氛中一次烧成。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青翠艳丽的宝蓝色,于是将其俗称为“青花”。青花瓷由此而得名。
目前全世界收藏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大致为300多件左右,相当一部分存于海外,如伊朗、土耳其、英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印度、等国。尤以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最多,前者收藏40件,后者收藏32件。国内收藏约有120件左右,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收藏元青花瓷19件,在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元青花名列第一,全世界第三。
元青花如此受到世人的钟爱和追捧,始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元青花拍品,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同时也掀起了元青花研究和收藏的高潮。该作品面世后有鼎鼎膜拜者,也有持疑议的人,尽管如此,这并不足以影响到它对中国艺术品所引发的收藏热潮,从此中国古代艺术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也屡屡拍出亿元以上高价位,引来国内外收藏界对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极大关注和追捧,这其中既有理性的一面,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上一些非理性的负面影响。
一些负面因素与目前业内专家道德行为不规范、鉴定水平高低、拍卖行业行风存在问题、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等社会现象密不可分。这一问题早在2004年之前就已经凸显了出来,在当时没有得到及时扼制和正确引导,所以导致我国文物市场“媒体专家搭台——赝品唱戏”的尴尬被动局面。这一局面有的甚至影响到国有博物馆文物征集收藏品,其行为远远触及了法律底线。
还有的国有博物馆把关不严,为所谓收藏家收藏的赝品举办个人收藏展提供展览场地及平台,而这些高仿赝品又没有标识来源说明,似乎要通过这类的手段进行巧妙运作,有误导民众使赝品走向“事实化、合理化”的倾向。在高仿品不断“混”入拍卖市场屡屡得手、甚至爆料出个别博物馆用千万元征集的假文物也“钻进”了博物馆的藏品序列,如此现象相信不止是发生在这个博物馆,其它博物馆也应高度重视,因为我们是传播民族文化脊梁的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守护好这块“净土”不容玷污,让后世看到博物馆保护下来的是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真正的“国宝珍品”。
高安馆藏元代窑藏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在特征、造型、钴料、釉色、绘画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元青花大件器物均采用多段抖接成型工艺,痕迹明显。从绘画装饰、运笔等工艺上对照分析,高安窖藏元代青花的牡丹纹、龙纹以及青花高足杯纹饰分别由两人以上绘画创作完成。高安的元青花馆藏为我们在今后研究元青花、收藏元青花、鉴别元青花等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研究元青花过程中,专家对其成型工艺存有分歧,主要体现在拉坯与印坯上。有专家认为是拉坯,有专家认为是印坯。印坯专家系根据现在仿制元青花所采用的印坯成型工艺为依据,且较为简洁容易。但在景德镇窑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元青花瓷片的窑址发现有窑钵、垫饼等其它装烧窑具,元青花瓶及罐大件之类的器物成型过程中的模具在窑址上至今尚未发现。
由此以现在工艺套元代制作成型工艺就缺少实物依据,笔者在之前曾多次在景德镇进行走访调研,又根据高安馆藏元青花的成型工艺的特征进行反复比较,认为大部分元青花有拉坯成型工艺的痕迹存在,但也不否认如大件梅瓶的瓶口、底足则采用印坯成型的可能。如一些元青花和釉里红小件器物的绘画与印花相结合装饰的器物均采用印坏成型,工艺痕迹明显,这一现象毋庸置疑。不管是拉坯还是印坯我们需对元代陶瓷制作工艺仍然要作进一步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和更准确的使人信服的答案。
兽耳盖罐
元代典型器物造型之一,主要见于景德镇窑的青花产品。洗口,束颈,溜肩, 肩部两侧各贴塑模印铺首一只,鼓腹,腹下渐收,广底浅圈足,涩胎,偶见带盖及铺兽口中穿铜环者。
高安(原江西第二电机厂)元代窖藏出土兽耳盖罐1件。

尺寸:通高46.5cm,罐高38.7cm,腹径32.6cm,口径14.6cm,底径18.5cm。
造型工艺:该盖罐采用五段抖接成型。盖呈盔状,直壁,莲苞钮,内带子口。罐洗口,束颈,溜肩,肩部两侧各贴塑模印铺首一只,铺首口中穿铜环各一,鼓腹,腹下渐收,广底浅圈足,涩胎见旋纹、积釉斑。内壁荡釉法施釉,内底见刷釉痕。
绘画装饰:以钮尖为中心青花绘向心式弧线,盖面饰变体覆莲纹,花瓣内绘杂宝纹,盖沿绘卷草纹一道,外壁饰回纹一周。口沿绘回纹一周,颈部绘缠枝菊纹一周,罐身纹饰分为四段,中间两段为主体纹饰依次为云龙纹、缠枝牡丹纹一周,首尾两段为辅助纹饰,罐身首段绘变体覆莲纹一周,花瓣内填绘杂宝纹,末段绘变体仰莲纹一周,花瓣内绘变形花头和垂珠纹。
小结:该罐造型新颖古朴,高大雄浑,借鉴兽首贴塑于罐身。釉色白中闪青,釉质莹润,伴有橘皮纹,纹饰繁密多达12层,繁缛有序,青花色泽苍翠浓艳,积料处有结晶斑,纹饰运笔酣畅有力,属国内外元青花中的佳品。值得一提的是,该器莲苞钮青花花脉在高温氧化作用下,一笔绘画的青花呈现青翠、青灰两种色差。
荷叶盖罐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