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鸢尾花与玫瑰”花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鸢尾花 73.7×92.1cm 布面油画
鸢尾花 92.7×73.9cm 布面油画
玫瑰 93×74cm 布面油画
近日,“梵高:鸢尾花与玫瑰”个展项目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绚烂绽放,来自荷兰艺术大师文森特•梵高绘制于普罗旺斯4件以花卉为题的经典杰作首次齐相聚,将春之气息弥漫于整个大都会,芳香四溢。
1889年,梵高被送进了位于法国圣雷米的一所精神疗养院中。这一阶段,他创作了148幅油画和百余幅素描,其中就包括此次展览展出的《鸢尾花》与《玫瑰花》系列。“鸢尾”与“玫瑰”各有两张,颇赋清新的两种花束在形式与颜色上各有不同,却都流露出艺术家生命尽头所要传达的冷静与超凡的热情,令人心驰感动。
“鸢尾”与“玫瑰”常常被拿来与梵高在阿尔勒创作的“向日葵”系列作对比,这4件作品中,有两件来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张竖幅的《鸢尾花》来自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以及一张横幅的《玫瑰花》来自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画廊。展览开幕时间有意暗合当年创作的时间,那是125年前的1890年5月11日和13日,梵高写信给他的弟弟,告知他自己如何被这些迷人的花束吸引并投入创作,“我发狂地工作,大捧的鲜花,紫色的鸢尾花和大束的玫瑰”。4件作品为观众提供不一样的上下文以欣赏梵高的标志性的静物画,以此引发出对他创作旨意的遐想、图像传播影响的反思以及对油画褪色补救的认识。
在疗养期间的最后一个星期里,梵高对鸢尾花和玫瑰花投入了巨大而持续的创作热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走出单调的日常环境,去描绘周边花园中盛开的鲜花。这个生长过度的花园蔓草丛生、花开遍野,很快成为梵高到达后的栖息地,而圣雷米则成为了最后的创作基地之一。当他重新面对花花草草举起自己的画笔,人们看到的是昔日无比辉煌的“向日葵”系列的完美延伸,美的续篇——“鸢尾”与“玫瑰”。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方呈现的作品介绍中,对4幅梵高画作的格局与色调进行了对比诠释,在展现他生命最后阶段作品中“平静而坚持不懈的热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其艺术创作偏向柔和用色的变化。他针对画布的大小做相应的画面构图,每一幅画中都有一只稍稍偏离中心的花瓶和一条维持平衡标准的水平线。通过一系列坚定的对比互补组织成一张张丰富的画面,其中活跃着物体、色彩以及风格的激烈对话。艺术家巧妙运用不同的组织手法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正如这两张《鸢尾花》,一幅是蓝色花束与黄色背景产生的强烈的互补对比效果,一幅则是淡蓝花束与粉色背景营造的温柔和谐的情调。
所以在这段时间创作出的《鸢尾花》,连点彩部分都没有任何汹涌的运笔。插在花瓶里的鸢尾花与玫瑰,孤单地绽放。充满古怪般灼眼的热情,透出很是夺人眼目的精巧,还有那抢眼的色彩,这也许就是梵高自己,孤独地张扬着生命力的倔强,冷笑一切凡间的艳俗。比起后来因重新陷入对疾病的巨大恐惧,因而无法彻底地打开心扉,无法最大限度地去把握和利用张力而绘出的作品,无论是初来圣雷米,还笼罩在“割耳事件”阴影之下而创作的《星月夜》,还是在幽闭状态之下画出的《鸢尾花》和《玫瑰花》,都是在圣雷米时期,梵高对绘画情感最真实而有意义的表达。据悉,此次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梵高个展项目将持续展出至8月16日。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