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办起首家农耕民俗博物馆
2015-06-15 10:36:14 作者:鲁明志 来源:陕西日报 已浏览次
暗沉的粗碗已经开了几个裂缝还舍不得扔掉,而是用泥巴把破损的裂缝糊起来继续使用,为了不让它漏水,从此洗碗的时候只洗里侧;羊皮袄的大衣从穿上那天开始就百般留心不能弄脏领口,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干洗,尽管是有钱人的专属,年头久了也变得脏么兮兮不再讲究;用石油点灯显然太过昂贵,为了过日子,人们自己创造出一种麻油灯,暗黑的长夜从此被红豆大的微光照亮,心灵手巧的妇女们飞针走线做出了一双双让男人们踏地有声的千层布鞋,一针一脚满浸着苦难与幸福;那个年代的妇女穿的鞋还没有男人的半个手掌长,那个年代没有打火机人们取火的工具叫火镰,那个年代缝衣服用的线是用羊毛经过捻线车手工捻成……在刘名山自办的农耕民俗博物馆里,点点滴滴渗透了一个世纪的民俗与乡愁。
这是靖边县首家由个人创办的农耕民俗“博物馆”。光线昏暗的四间老旧房屋内,2000多件上世纪的农具、瓷器、餐具、柳具、手艺工具等生产生活器具拥挤在各个角落,骄傲地迎接现代人的检阅。据博物馆的主人刘名山说,这些馆藏物品是他历经3年多时间从陕西、宁夏、内蒙古3省区的40多个村庄购买收集的,好多物品在民间已失传、流失。刘名山省吃俭用并且顶着家庭生活的压力,花费了他几十年积攒的20多万元积蓄,但是办起来该馆以后他却是免费向全县青少年学生及社会群众开放的。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