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办起首家农耕民俗博物馆

  暗沉的粗碗已经开了几个裂缝还舍不得扔掉,而是用泥巴把破损的裂缝糊起来继续使用,为了不让它漏水,从此洗碗的时候只洗里侧;羊皮袄的大衣从穿上那天开始就百般留心不能弄脏领口,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干洗,尽管是有钱人的专属,年头久了也变得脏么兮兮不再讲究;用石油点灯显然太过昂贵,为了过日子,人们自己创造出一种麻油灯,暗黑的长夜从此被红豆大的微光照亮,心灵手巧的妇女们飞针走线做出了一双双让男人们踏地有声的千层布鞋,一针一脚满浸着苦难与幸福;那个年代的妇女穿的鞋还没有男人的半个手掌长,那个年代没有打火机人们取火的工具叫火镰,那个年代缝衣服用的线是用羊毛经过捻线车手工捻成……在刘名山自办的农耕民俗博物馆里,点点滴滴渗透了一个世纪的民俗与乡愁。

  这是靖边县首家由个人创办的农耕民俗“博物馆”。光线昏暗的四间老旧房屋内,2000多件上世纪的农具、瓷器、餐具、柳具、手艺工具等生产生活器具拥挤在各个角落,骄傲地迎接现代人的检阅。据博物馆的主人刘名山说,这些馆藏物品是他历经3年多时间从陕西、宁夏、内蒙古3省区的40多个村庄购买收集的,好多物品在民间已失传、流失。刘名山省吃俭用并且顶着家庭生活的压力,花费了他几十年积攒的20多万元积蓄,但是办起来该馆以后他却是免费向全县青少年学生及社会群众开放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