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有了首个民俗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想上头条吗?赶紧扫描二维码或者在应用商店中搜索“华商头条”下载安装。在这里,不仅可以及时看到发生的新闻,还可分享生活中的见闻。“现场”是华商头条最具特色的栏目。

  在这里,你的爆料、表白、晒图、求助、美食、祝福等都能上“头条”。用手机上传图片和文字到“现场”,普通市民也能轻松上“头条”。

  最新现场

  头条用户:大_校

  发布内容:光线昏暗的四间老房子里面,2000多件上世纪的农具、瓷器、餐具、柳具、手工艺等生产、生活器具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屋子里。好多物品在民间都已失传或流失,这是靖边县首家民俗博物馆收藏的古老器具。

  记者核实:6月10日下午,华商报记者从靖边县委宣传部获悉,靖边县首个民俗博物馆是由刘名山个人创办的。刘名山,靖边县高家沟乡人,1959年6月出生,今年56岁,是靖边县文广局创研室的一名普通职工。为了创建博物馆,刘名山省吃俭用,花费20多万元积蓄,历经3年多时间从陕西、宁夏、内蒙古3省区的40多个村庄购买收集了2000多件器具,而且好多器具在民间已经失传或流失。

  在民俗博物馆内,农具、瓷器、餐具、柳编、手工艺品等生产、生活器具全错落有致地摆放在4间昏暗的老屋。看到这些器具,就可以想象到,当时人们生活的简陋,羊皮大袄从穿上那天就开始百般留心不能弄脏领口,但年头久了也变得脏兮兮的;晚上,人们用一种麻油灯发出的红豆大的微光照亮;心灵手巧的妇女飞针走线做出一双双让男人舒服合脚的千层布鞋,一针一脚满浸着辛苦与幸福。

  据靖边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上周靖边县第五小学的学生参观了民俗博物馆。当时有不少学生一直追问这些器具是干什么用的,觉得很好奇。“参观完后,不少学生感叹,那个年代虽然人们生活穷困,但是他们并没有对困难和贫穷屈服,反而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努力地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该工作人员表示。

  对网友发布的这条消息,刘名山告诉华商报记者,他创办这个民俗博物馆并免费向青少年学生及社会群众开放,只想通过行动,让孩子们在参观中接受教育,不忘过去的艰苦生活。“我想让孩子们知道,虽然过去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我们的先辈依然乐观地生活着,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无价的财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万分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幸福生活,并树立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刘名山说。

  网友评论

  陕北小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产品逐渐增多,古老的器具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不少年轻人甚至都没见过,偶尔在博物馆看到还觉得好奇。其实,时代的发展不应该让这些物品消失,我们不应该遗忘过去。

  小屋之约:现在很少见到这类器具,看到这一组图片,深深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辛,更懂得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勇往直前,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深海里的鱼:花费这么多钱和时间去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很让人敬佩,给刘名山点赞!

  左右:这些东西就剩下拍电视剧租借了,也不能搞什么经济活动吧。

  小贴士

  下载方式:

  1.扫描“华商头条”APP二维码进行下载

  2.在各应用商店搜索“华商头条”并进行下载

  参与方式:

  注册登录之后,只要点击“华商头条”手机客户端右上角的照相机,选择拍照或者从手机相册选择照片上传即参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