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博物馆在行动”

      中国的博物馆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井喷期”:1978年349座到2013年4165家,三十余年猛增十余倍;民办博物馆也异军突起,从1992年的第一家,到2013年的811家……每年新增100余座的中国的博物馆兴建“浪潮”甚至引起了海外知名媒体和专家的热议。

      然而,国有博物馆的专业化品质、社会融合度和综合管理水平与时代赋予的使命尚有距离,部分地方馆重建筑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国有馆满足于政府提供的财政保障,止步完成于基本陈列和基本服务。非国有馆的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更是离标准甚远,来自中国博协的“民办博物馆建设规范化评估”报告显示,参评的418家民办博物馆,仅13.6%合格。

      博物馆建设热一方面显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升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行业可持续性、规范性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湖州,位于浙江北部的江南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城市有机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释放,各级政府依托名城、名街、名镇、名村、名人资源兴办了各类纪念馆、博物馆,民间收藏热推动的民间力量办馆也迅速升温。但是,规范、人才、技术、经费等业界普遍问题也制约着正在兴起中的湖州各类博物馆。引导行业健康稳步发展,地方文化主管部门有何推手、区域国有博物馆作何担当?——新的使命摆在我们面前。

      2013年初,“湖州·博物馆在行动”三年计划因此而起。“湖州·博物馆在行动”,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有中心馆引领,以推动本区域内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快速、规范、有序发展为目标的全行业公共文化服务行动计划。湖州在实践中,以“幸福湖州·文化引领”为主题,以“湖州博物馆联盟”为平台,着力构建国有博物馆为龙头、非国有博物馆为骨干,延伸服务社区及乡村微博物馆的行业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内博物馆行业的公共文化服务贡献率。

      实 践

      强服务着力推动,把博物馆事业做大。湖州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在行动中,一方面全力抓好“1(中心馆) +6(县级馆)”国有博物馆体系建设与提升。近两年,湖州市博物馆通过赵延年、赵景心先生的捐赠而实现了自身的有机更新;安吉县建成了我国东部首个生态博物馆群,吴昌硕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另一方面抓非国有博物馆扶持,非国有馆扶持政策实现了市县全覆盖。全市现有已注册的博物馆30家,近两年,新增注册非国有馆11家。

      强指导着力带动,把博物馆事业做实。通过抓示范、做帮扶、重指导,着力提升各馆的办馆规范。湖州市博物馆完成了省级民办博物馆帮扶试点——德清陆有仁中草药博物馆展陈改造提升项目,2014年4月,浙江省文物局专门在德清召开了经验交流现场会,对此予以褒奖。同时,我们成立专家组,出动专家近百人次,先后对湖州电力教育博物馆等十多家馆的筹备布展进行了全程专业指导,为湖笔博物馆等藏品保护提供技术指导。此外,积极发挥文博学会和专家团队的作用,做到季季有讲座、月月有观摩(业务规范)、年年有研讨,夯实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基础。

      强推广着力联动,把博物馆行业形象做靓。 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湖州博物馆联盟”组建,全市博物馆“一张网”启动,有计划地推介各类博物馆;媒体与公众走进博物馆“一条线”同时开通。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成功举办了首次“湖州博物馆之夜”大型公众推广活动,“湖州博物馆联盟集粹”巡展各县区,我市博物馆行业风采得到展示。

      强协作着力互动,把博物馆拓展教育做活。湖州市博物馆推出“一核双翼”展陈品牌,其中“晋韵流衍”高端书画临展连续做了13期,荣获第二届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之最佳展示推广奖。市县各国有馆的原创展览连续五年在全省博物馆精品展览评选中获奖。我们指导非国有博物馆策划特色展览,古木博物馆成为南太湖的金字名片、年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湖州电力教育博物馆、知青博物馆新馆等建成并举办电力教育、知青文化论坛。利用博物馆资源,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探索教育拓展新路径,“小小讲解员”、“当一回新四军小战士”等特色活动受到中小学生欢迎;“流动博物馆”把博物馆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学校;湖州市博物馆原创“中国梦·美的教育”系列拓展项目渐成气象,博物馆融入社会生活更深更广。

      成 效

      “湖州·博物馆在行动”实施近三年,在国有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力的提升、民办馆的规范引导、区域内博物馆的资源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光明日报》刊发长篇通讯,浙江省分管领导专门批示予以肯定,浙江省文物局将此项活动列为博物馆事业发展重点推介的项目。

      全市博物馆事业一盘棋的格局初步形成。通过“湖州·博物馆在行动”的载体,整合全市博物馆资源,建立了全市博物馆联盟,共同谋划事业发展格局、商讨解决问题。通过全市博物馆“一张网”及“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向社会展示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的行业认同感大大增强,一个松散型的联盟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事业引领的作用,国有中心馆的影响力也大幅提升。

      全市博物馆呈体系、梯度良性发展的态势基本显现。面对社会力量收藏和办馆热潮的兴起,我们采取了积极而审慎的措施,按照事业发展规律及技术支撑能力加以理性引导,致力于做强龙头馆,做好示范馆,做精标准馆,做实新建馆,培育潜在的博物馆。全市现有注册博物馆30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7家。以国有馆为龙头、非国有馆为躯干的全市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数量适中、梯度发展。

      全市博物馆队伍凝聚力、执行力逐步增强。湖州市文博学会与湖州市博物馆担当行业引领,组织全市文博观摩、培训活动,不仅吸引注册的各博物馆人员参加,而且面向待注册的博物馆从业人员,实行零门槛加入,传播博物馆文化及规范,推动了各类博物馆人员的业务交流和能力提升。

      启示与思考

      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推进、收藏热的持续升温,使得我国的博物馆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行业规范的长期缺位、进入者诉求多元、行业技术支撑不足等,必然让这种“热”伴生出些许的“乱”。今年3月,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博物馆条例》适时为我们的事业指明了方向。湖州市博物馆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但通过实践“湖州·博物馆在行动”,政府部门、行业自身与社会力量有了充分的协调与互动,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区域博物馆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政府部门的主导与引导,是博物馆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当前博物馆建设热最突出的特点,是速度超越常规、运行千样百态、成效参差不齐。适逢国务院出台博物馆行业首部全国性法规性文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行政监管成为法定职责,其主导性与引导力显得异常重要。不可否认,面对社会各界的办馆热,地方政府部门的呼应整体上是积极的。然而,“经营城市”、先发展再治理等思维惯性对民间力量的盲目推扶也确实存在,甚至出现了“招商”办馆的怪象。我们认为政府的主导应该体现在规划先行以避免决策冲动,政策扶持适度以避免引导盲目,加快“条例”细化落地以避免监管被动,真正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国有馆的有为与有位,是博物馆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坚强支柱。社会力量办博物馆诱因多样、藏品真伪混杂、后续运行艰难,问题的根源在于规范引领缺失、技术支撑不够。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成长,我们文博系统绝大多数地市级及以上博物馆具备了较强的专业队伍和较好的业务规范,在各级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馆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担当责任,担纲主演,以自身服务的主动、帮扶的带动、引导的互动,推动本区域博物馆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社会各界的共建与共享,是博物馆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我国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尚不足全国总量的20%,未来行业真正大发展的潜力还在民间。由于民间力量进入博物馆行业的诉求比较复杂,盲目推动、越位扶持都是对民间力量后劲的伤害。湖州的“博物馆在行动”不追求注册的数量,对在建、已建待注册的“准博物馆”一样零门槛地吸纳他们参与活动,在共建中传播博物馆理念,在互动中共享博物馆文化,让社会力量真正成为博物馆事业的主力、主角和主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