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怎样“玩儿转”博物馆 攻略出炉

      5月18日,又一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了。在很多民众心中,博物馆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所。这虽然有助于维护博物馆的“崇高”形象,但这“高冷”的气质,不免把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那要如何才能缩短我们与博物馆的距离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每日故宫”APP

 

      1.提前上官网,官网是“神器”

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而面对展馆里琳琅满目的展品,没有点思想准备真的是要眼花缭乱。提前上官网了解最有价值的展品和自己最感兴趣的展品的时代背景\制作工艺及其背后的故事,能让人面对展品的时候更加感受到那份亲切感。

 

      A.分清楚常设展和特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博物馆“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展

 

      常设展一般是博物馆的常规展览,例如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等,而特设展或称交流展、临时展则多为与其他博物馆共同组织的展览。例如国家博物馆刚刚结束的“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展,此展通过绘画、雕塑、装饰艺术和工艺美术品等门类的展品系统地介绍了15-20世纪波兰艺术史。特展常常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品也多为从其他博物馆借来的,因此参观也显得更为难得。


      B.查询讲解或专题讲堂时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博物馆“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展

 

      虽然很多博物馆都有租借自动讲解机,或者微信“扫一扫”就能出展品介绍,但能够听讲解员亲自讲解真的是件更幸福的事儿。讲解员的讲解不但更详细更胜多,还能随时互动,如果好奇心强烈,也许还能问出展品背后更多的历史。

 

      遇到更有趣的讲解员,说不定还会按他自己的思路,改变参观顺序带你有主次详略地穿越一回历史。

 

      而专业性更强的讲堂,则能够带你更系统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一段历史或者一个人物。

 

      2.提前查阅书籍或者纪录片

 

      提前做功课,永远都不是浪费时间。套用大英博物馆的现任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Neil MacGregor)的一句话,从物件中看历史的关键是:诗意的想象。当你了解过这段历史、这件器物的故事之后再站在展品的面前,诗(nao)意(dong)想(da)象(kai)的你也许会觉得震撼、感慨、悲伤、或者仅仅觉得好玩,展品与你之间,无形中已有了联系。

 

      3.记录下感兴趣的展品再查阅回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玛雅时期“愤怒的小鸟”。(国家博物馆“玛雅:美的语言”展)

 

      看展览的过程中,当然会出现当初并未注意到但又让人热血沸腾的展品,在不能拍摄的前提下,默默记下展品的名字,之后找资料搜索详细信息会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与朋友分享,也许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认知。

 

      4.除了展览专著和画册 你还可以把“萌物”带走

 

      如果展览看得流连忘返,顺便逛一下富有创意和设计感的小纪念品也别有一番乐趣,装备上一本“大部头”还是冰箱贴全随你心情。

 

      5.关注微博微信下载APP 博物馆就在身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人离开了博物馆,不代表心也要离开。很多博物馆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在手机上关注下载,把博物馆里奇葩有趣严肃搞怪的“好东西”统统收进来。

 

      当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不然博物馆就真的被“玩儿坏”了:

 

      1.不要使用闪光灯

 

      有的展览是不允许拍照的,即使可以拍照的展览,一般也是不可以使用闪光灯。强光会对绘画、丝绸、字画、壁画等展品带来不可弥补的损伤。小编曾亲眼看到闪光灯“嘭”的一下,展板上的甲骨文字就瞬间消失了。

 

      2.不要使用自拍杆

 

      很多博物馆都将最近风靡的自拍杆拉入了黑名单。想象一下展品密集的展厅里晃晃悠悠一根自拍杆……

 

      3.不带食物和饮料 避免大声喧哗

 

      想想这穿越感,还不快行动起来,带上这份攻略,去离你最近的博物馆,来一场行走在博物馆里的“探险”。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