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建博物馆,更要培育博物馆文明
2015-05-11 23:13:38 作者:陈媛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已浏览次
仅仅建立起一幢幢豪华、伟岸的博物馆还不够,关键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参观文明与管理文化
上月19日正式开门迎客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受到上海市民及游客的热捧,三周来屡迎客流新高。然而大客流下,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也被网友曝光,其中一则微信引起了大家的忧虑——“上海自然博物馆海星被摸死!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5月10日《新闻晨报》)
前几年,三联书店出品了一本谈博物馆艺术的书《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这本书让人们看到了英国人对博物馆的热爱,对文化、科技与艺术的虔诚态度。同时这本书的出版,也让国人开始反思国内博物馆为何如此之少和藏品数量为何不足等问题。
反思声中,更裹挟着各地文化大发展的热浪,全国不少地方也开始积极兴建博物馆。最新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有博物馆4165家,比2012年增加了299家;全年接待人数超过6亿人次。据统计,近三年,我们差不多是以每天一座的速度在建造博物馆。
可问题是,仅仅建立起一幢幢豪华、伟岸的博物馆还不够,关键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参观文明与管理文化。就像上海自然博物馆里海星被摸死、巨蜥脚趾被摸断的情况,就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我们距离真正的博物馆文明到底还有多远。
出现这样的情况,固然与游客素质低有一定关系,说明游客尚未培养起较高的观展素养、人文素质。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博物馆的管理不够专业。既然设立海星触摸池,不就是为了让游客去摸吗?博物馆方面是否应该考虑下客流的问题、海星的承受能力问题?现在倒好,出现了海星被摸死的情况,这是不是说明,布展本身就不够专业、合理?
眼下,我们的博物馆建设存在着大而无当、专业人才短缺和经营机制不合理等短板,这些因素正威胁着中国博物馆业的健康发展。据国家文物局先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仅占13.5%左右。即使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浙江,人才状况也很不乐观。在上海,拥有140多人的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博专业出身的也不过寥寥3人。人才不足,自然管理就跟不上;管理跟不上,摸死海星也就不足为奇了。
遇到海星被摸死的新闻,我们不该总是一股脑地将怒火都发泄到游客身上,好像人们的素质真就低得无可救药了。特别对于那些好奇心爆棚的“熊孩子”来说,你就是喊破嗓子他们也未必听得进去,关键要循循善诱,让他们找到释放能量的正确地方。比如,当年在北京举办达·芬奇科技展时,从意大利运来的原装模型都不能动手触摸,但主办方为了让孩子了解每件机械的工作原理,都配有一台可以动手的小模型,效果就很好。
其实,博物馆恰恰是一个帮助社会提高个人素质的地方,参观完博物馆后,游客不仅应当吸收艺术、文化的养分,更应该在博物馆精心的布展、讲解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个人的文明素质。一座座城市中的博物馆,不能仅仅成为城市中的地标建筑,也理当成为社会教育、文明教育的基地。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