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钥匙交接 仪式现场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将钥匙交给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张晶 摄

 

      今日下午,武汉珞珈山麓,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和自然人文景观的中心区,画家、建筑师、摄影家、收藏家、企业家、大学生等聚集在一起,参加由武汉大学校友、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出资1.2亿元捐建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仪式,参观“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开馆仪式上,陈东升还向万林艺术博物馆捐赠了价值3000万元的艺术品,用于馆藏建设。

 

      “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没有博物馆是一种缺失。”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说,万林艺术博物馆与学校校史馆、档案馆、人文历史教育基地一起,共同组成了武大重要的育人平台。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打造校园文化、凝聚大学精神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他介绍,武大拥有以周恩来故居、闻一多纪念馆、郭沫若故居等构成的珞珈山十八栋为代表的“历史博物馆群落”,见证了“近代以来国家发展跌宕起伏、人民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激励广大师生奋发有为,增强爱校爱党爱国情感;包括动植物标本馆和南极科学馆等在内的“自然博物馆群落”则在教学、科研及科普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李晓红表示,万林艺术博物馆的落成开馆,以探索的姿态为我国高校博物馆事业提供了可能的样本。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启了学子的艺术鉴赏之旅,不仅能够见证艺术的历史,与艺术的未来不期而遇,还能体会校友对母校的反哺之情。

 

      据了解,万林艺术博物馆建筑毗邻武大中心湖,傲立珞珈山旁,整体造型似一块巨石。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这样一个典故:陈东升先生大学毕业时曾在珞珈山顶的一块巨石上亲手刻下一个“始”字,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石虽历经风雨,但至今犹在,对后来的学子们颇具启示意义。博物馆的造型即呼应此石,建筑面积约8410.3㎡,地上地下共四层,高28米。从2012年10月奠基到2014年12月完工,万林艺术博物馆的落成也成就了一个“国内第一”的建筑难度,即建筑总长度为78米,前端悬挑跨度达48米,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的大半楼体都处于悬空状态。建筑的外立面完全是用铝合金一块块人工浇铸、敲打,拼接而成,这种凹凸的手工感使之像一块从天外飞来的巨大陨石,故称为“飞来石”。

 

      此次举办的“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精选泰康艺术收藏中等70余件(组)作品参加展示。作品种类包括油画、摄影、装置、录像、生成艺术等,旨在通过展示个体艺术家的尝试,使大学生发现艺术家们超越时代束缚“在想什么”,以及被时代束缚“在干什么”的不同状态,体会和想像每个时代的艺术现场,窥见中国现当代艺术聚变过程的一个个结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