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宋官窑博物馆,看看“明朝那些事儿”
2015-05-06 15:49:13 来源:钱江晚报 已浏览次
600多年前,中国人都知道大明朝的皇帝是谁,却不一定知道郑和;600多年后的今日,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一场以这位航海家的名字命名的展览开幕,当观众亲身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以及明初社会风貌时,多数人却未必记得当时的皇帝是哪位。到博物馆看展就是这样,时空的转变,往往重新定义历史的经纬。
南宋官窑博物馆带来的这一场“郑和时代——南京市博物馆藏明代文物特别展”,展览为期三个月。共展出造船用具、铁制武器、永乐宣德青花瓷、龙泉青瓷等文物精品90件。
来吧,让我们透过这些旧旧的古物,一起去瞧瞧明朝那些事儿。
郑和宝船曾是世界木帆船NO.1
它们用的木桨有点像龙舟桨
大英博物馆《明:盛世皇朝50年》文物展,从去年9月至今年1月在伦敦开展,铜喇叭、铜号、铁制工具、木桨等曾被无数双好奇的蓝眼睛观赏过。这回它们又马不停蹄,来到了杭州市民游客的眼前。
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木锤和木桨,因为它们跟郑和船队紧密相关。
木锤就像捣年糕的大锤一样——古人造船时,为避免损伤船身木板,所以使用木锤。
而木桨长约一米,与现代龙舟赛中使用的龙舟桨相似,都有一段长长的圆柱形柄部,泡水后都会增加重量,桨叶像米黄色的带有弧度的蛋糕刮刀。郑和船队中的大腙宝船(大型海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有九桅十二帆,可乘坐一千人。
木锤和木桨都出土自南京龙江船厂遗址,而龙江船厂的船型设计、模型制造、船坞设备等技术,在16世纪前无疑是世界木帆船的金字塔尖。郑和下西洋用的船只,很多就是在龙江船厂制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丽凡曾经点评,在利用风力航行的时代,郑和宝船的先进帆橹所提供的船舶动力,也是我国古代船舶技术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波西米亚风格的耳坠
是当年西方文明的产物吗
展览中,还有南京地区明代早期功臣贵族墓出土的金玉器,如簪、冠、带饰、耳坠、戒指等,也有日常器皿造型的碗、盘、鼎、匙,侧面印证了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海内外文化交流。
比如,很多器物上镶嵌有璀璨夺目的各色宝石,例如,嵌绿松石金耳坠,又宽又长,就像如今的年轻妹子喜爱佩戴的波西米亚风格的大耳坠。 专家说:“嵌绿松石金耳坠带有少数民族风格,也许是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奇珍异宝之一。这就像女人们去欧洲购买了别致的耳坠,她们回到国内后戴着耳坠逛街,当然和别人戴的耳饰不一样。”
此外,还有两件瓷器造型别致。其中白釉高足碗,碗壁呈喇叭状,足部为圆柱形平底,只需用手捧着、握着碗底吃喝即可。而白釉执壶,扁扁的壶身,细长的壶嘴,犹如一条向上斜挑起来的抛物线,壶嘴的顶端和壶身构成大约30°的锐角。从这两件器具的造型来看,专家们猜测,很可能是郑和七下西洋文化交流后的产物。
来自波斯的“苏泥勃青”钴料
为青花瓷添了一抹别样风情
而展览中的青花折枝花果纹碗,钱江晚报推荐读者细细欣赏。
明朝廷用的青花瓷,一般都是专门派太监去景德镇御窑厂督制烧造。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苏泥勃青”这种青色颜料,它浓艳明丽,用它烧制的瓷器花纹,看起来有点像熠熠发光的蓝宝石的颜色,局部有褐黑色似铁锈的结晶斑点,极具异国风情。
郑和下西洋,点滴沟通海外贸易,“苏泥勃青”就是从波斯进口,它丰富了青花瓷器的器型和纹饰,也是西亚文化流入中国的方式之一。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南复路60号
开放时间:8:30——16:30,每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
门票:免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