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藏明清书画作品展明日开展
“鸟的脚有点折裂”。
听上去像是医生的话,手指向的却是长桌上的古画——这是明天即将开幕的“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藏明清书画作品展的布展现场,借展方四川博物院正在同浙江美术馆交接60件川博院藏的明清书画。
这是继此前浙美和川博成功合作“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后,川博的馆藏精品再一次来到杭州,也是浙美建馆以来最丰富的一次古代书画展。画作出自众多大家之手,比如陈洪绶、蓝瑛,明代浙派的主要人物;清六家中的王原祁、王翚、恽寿平;清四僧中的八大、石涛,清代早期书法四家的刘墉、梁同书。
“鸟的脚有点折裂”,说的是古画在几百年里留下的岁月痕迹——细节都必须在交接时被指出并记录在案,包括虫蛀、污渍等等,展览背后的故事总是立体,比如那块看似貌不惊人的裹画青布。在诸多包裹古画的青“棉袄”中,那块青布看上去要更旧更朴素点,不过这块用来包裹陈洪绶《右军拢鹅图》的青布,主人曾经是张大千,布上的字,也出自张大千之手——这件画作,正是他的捐赠。不由得想起1949年的一个段子,飞机就要从成都起飞往台湾,张大千带着一堆敦煌临摹壁画要上飞机,遭拒绝:飞机已经超载,只能带人,不能带画。但最后的结果是,机上要人果断扔下自己的行李和身家,画上了飞机。《右军拢鹅图》自然是张大千不曾带走的,他的收藏和他的敦煌临摹画,今天也就在两岸的博物院里守望。
为期一个月的展览,上衍明嘉靖时期书画藏书家、武汉汉阳知府的孙克弘,下至清光绪年间翰林院修撰的夏同龢,横跨三百多年,其中一条线索是浙江的画派。浙江历来是书画重镇,明清之际,又形成“浙派”。在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看来,这次的明清书画精品展,同样是一次浙江有关画派的美术史梳理,并且是以最直观的实证方式。
对于杭州而言,这回过来的书画,有一件尤为特别:乾隆年间吴门画家郁希范的《西湖胜景图册》,22开的册页,出自清代最盛时期的册页,色彩明丽,周遭还零落地覆着金箔,无边光景。而考据乾隆年间的西湖景色名称流变,大概也是件有趣的事,最耳熟能详的老十景名称大致不差,“雷峰西照”的“西”字则同后来的“夕”字略有出入;其他诸如“天竺香市”、“玉泉观鱼”,老杭州人看来,不免会心一笑。还有什么不同,不妨明天自己去找。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