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国博重新开放,两伊战争以来很少有人能进入
2015-03-06 15:31:35 来源:澎湃新闻 已浏览次

当地时间2015年2月28日,伊拉克总理海德尔·阿巴迪(Haider al-Abadi)在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
在2003年因伊拉克战争闭馆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于3月1日重新开放,在战争期间被掠夺的约1.5万件文物追讨回近三分之一,并经修复和整理。据伊拉克总理海德尔·阿巴迪(Haider al-Abadi)称,此次开放是针对几天前极端组织ISIS洗劫摩苏尔中央博物馆并砸毁文物的暴力事件做出的回应,并宣称将严惩毁坏文物的罪魁祸首。
ISIS的暴行促使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重开
时隔12年,因伊拉克战争而关闭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在3月1日重新对公众开放。该馆已经过全新整修,许多在战争中被掠夺的文物也已失而复得。
事实上,自1980年两伊战争以来,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就很少,许多伊拉克人甚至将这个馆称之为“萨达姆的礼品屋”。而在美军入侵伊拉克后,博物馆的开放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2003年7月3日,该馆曾因接待驻伊联盟临时管理局的负责人保罗·布雷默(Paul Bremer)和一群记者短暂开放过几个小时。2008年12月,博物馆为艾哈迈德·沙拉比 (Ahmed Chalabi)开放供其摄影,据称,他曾归还大量由其他伊拉克人交予他的文物。
该馆最近一次的开放是在2009年2月23日,在当时的总理马利基的命令下,博物馆重新开放以显示“一切都在走上正轨”。但事实上这次开放遭到了许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开放将置博物馆于危险之中。而时任的博物馆馆长因反对开放博物馆还遭到免职。
而在不久前,极端组织ISIS洗劫摩苏尔中央图书馆和中央博物馆,焚毁2000多件图书,砸烂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文物和雕像,企图以此镇压一切与伊斯兰圣战思想不符的力量。对此,位于首都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以重新开放做出有力回应。
伊拉克总理海德尔·阿巴迪发誓要惩戒此次暴力摧毁文物的罪魁祸首。“那些野蛮、罪恶的恐怖分子试图摧毁人类的遗产和伊拉克的文明”,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开幕仪式上,阿巴迪说道,“我们一定会将他们绳之以法,让他们为在伊拉克流的每一滴鲜血和对伊拉克文明的破坏付出代价。”
伊拉克观光与文物部副部长Qais Hussein Rashid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透露,正是伊斯兰国的破坏行径,促使当局决定开放博物馆。“在摩苏尔发生的暴行使我们加快工作进度,我们希望将今天的开幕作为对达伊沙那群抢匪的回应。”他特别使用了阿拉伯语中对ISIS的缩写“达伊沙”,这也是自去年12月起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为表蔑视和愤怒所使用的名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安理会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商讨如何保护伊拉克的文化遗产。



当地时间2015年2月28日,伊拉克政要在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参观文物展品。
伊拉克国博为世界11大博物馆之一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第一世界大战以后,欧美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展开了多次考古发掘,为使出土文物在当地得到保存,1926年由英国旅行家、驻阿拉伯半岛行政官员兼作家格特鲁德·贝尔创立了巴格达考古博物馆,1966年将博物馆迁移至西部卡尔赫地区一幢两层、4.5万平方米的建筑内,并正式更名为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1983年扩建后的博物馆共分为7个部分、28个展厅,涵盖了伊拉克上溯1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下迄19世纪中叶的所有历史时期,共收藏有约25万件珍贵文物。其中丰富了的两河流域文明遗存,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展现了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巴比伦文明、亚述王朝、喀西特王朝、迦勒底王国、帕提亚帝国、波斯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更替变迁。在人类早期文明考古发掘的收藏方面,中东地区只有开罗的埃及博物馆能望其项背。该馆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11大博物馆之一。
因战乱博物馆流失1.5万件文物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许多文物专家和来自美国文化政策委员会的代表,都要求五角大楼和英国政府确保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免遭战火的损毁和洗劫。当年4月,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该博物馆正式关闭。
尽管未做出保护承诺,战争中美军也确实避开了该区域,但是,博物馆还是未能幸免于厄运。偷盗者洗劫了展览大厅、地上仓库和地下仓库,被掠去的文物包括:超过5000年历史的苏美尔雪花石膏祭祀瓶、阿卡德时期一件重约660磅的青铜乌鲁克雕像、巴塞提的青铜像等,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均为展览的核心展品。在被掠走的文物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拉格什的恩铁美纳的无头石像,距今约4400年。
据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估计,约有1.5万件文物在混乱中流失,而现在仅三分之一被找回。美国政府也因为未能避免这场完全“可预料”的洗劫而遭到许多学者的谴责。
2003年4月18日,一项名为“巴格达博物馆计划”的项目在美国启动,项目旨在不遗余力地安全追回原属于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藏品。除了诉诸法律和文物市场外,该计划还建立了完整的线上博物馆藏品图录,并对公众开放浏览。这一方式的效果显著,许多从该博物馆中洗劫的文物后来在约旦、黎巴嫩、美国、瑞士、日本还有eBay上现身。不到一个月之后的5月7日,美国官方就宣布找到近4万份抄本和700件史前器物。掠夺者在免于惩罚或要求奖赏的条件下归还了文物,还有一些之前被报失踪的文物,实际上在战前就被隐藏在博物馆的秘密地窖中。
2009年6月9日,意大利在网上建立了“伊拉克虚拟博物馆”。2009年11月24日,谷歌也宣布将自己出资建立该馆的虚拟档案,拟于2010年在网上免费提供这些考古遗存的图片。2011年11月,这些图片正式上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