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徽剧博物馆

  徽剧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徽剧承继、吸收多剧种唱腔、配乐而形成,是具有安徽特色、中国气派的剧种。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曾发挥过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成为影响广泛的地方剧种。

  徽剧不仅孕育出京剧,且中国南北几十个地方戏曲剧种都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同时,徽剧还是徽州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观方式反映了徽州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徽剧,给了徽班很高的荣誉。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徽剧团,广纳人才,使徽剧在建国后得到较好发展。但进入21世纪后,徽剧表演和演员逐渐减少,影响日渐式微,但其作为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的重要代表,徽剧对当今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精神的诠释,仍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展示、保护、传承徽剧,迫在眉睫。

  建议建设徽剧博物馆。因为建设文化强省,除需一批务实、高效的文化政策外,还需一批具有安徽特质、中国气派的文化代表性建筑,中国徽剧博物馆应在当建之列。这也是几代徽剧艺术家包括当今著名京剧家的急切期盼。

  此外,建设中国徽剧博物馆,在系统地保存一批高度珍贵的徽剧历史文献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徽剧的保护、研究等相关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徽剧传承和演习基地的作用,有力支撑文化强省之路。建设中国徽剧博物馆,在全国都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意义。建议由省政府列入主要文化扶持事项,省财政拨付专项建设资金,选址于省会合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