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无锡博物院──镇馆三宝
倪瓒《苔痕树影图》
在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的博物馆中,无锡博物院显然是极为低调的一个,本来籍籍无名。然而,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因陶心华、周怀民、周培源、钱松喦等一批无锡籍收藏大家及书画大家陆续捐出一生所藏与重要作品,令无锡博物院迅速悄然跻身于全国藏画大馆的行列。
说起无锡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该院徵编研究部主任盛诗澜“首推”馆藏元代倪瓒《苔痕树影图》。
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元代艺术家倪瓒是一位特殊人物,他是宋元境界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绘画风气转换的关键人物。“更重要的是倪瓒是无锡人。”盛诗澜强调。她指出,无锡曾为馆藏中缺少本地大画家倪瓒的作品而深深遗憾,并多方寻觅。
沙里淘金 倪瓒真迹
盛诗澜说,倪瓒存世作品三十幅左右,江苏目前仅有南京博物院藏《丛篁古木图》和无锡博物院藏《苔痕树影图》两幅。而《苔痕树影图》的发现堪称沙里淘金。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文物局调集了由当时内地最权威的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谢辰生等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巡迴鉴定组,到全国各地作书画鉴定。据无锡博物院介绍,一九八六年六月,鉴定组来到江苏。随后,全省各地的古代书画被送往南京,请鉴定组“掌眼”。九月二十四日,扬州文物商店所藏的《苔痕树影图》展开在专家面前时,谢稚柳眼睛一亮,说:“好,真迹!”鉴定小组过目的作品成千上万,大家的判断经常不一致,但对这幅画,专家们一致认定是倪瓒真迹。
谢稚柳随即扭头喊道:“无锡有人来吗?过来看看,赶紧回去汇报。”原来,此前鉴定组路过无锡时,谢稚柳得知无锡本地没有一张倪瓒的作品时,曾慨然应允帮助物色一幅。虽然这幅画上有污迹和霉斑,纸张发黑,字迹也多漫漶,品相不佳,但仅凭为倪瓒真迹就极为珍贵。无锡将此画视若至宝,立即在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积极做扬州文物商店的工作,最终以五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买画的钱是市长特批的”,之后画作被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重新装裱,取名为《苔痕树影图》。据介绍,那个文物鉴定小组的工作歷时八年,过目书画十多万件。但在最终工作总结时,鉴定小组仍将《苔痕树影图》的发现作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足见此画之珍贵。
读倪瓒的画,犹如读一本传世经典,虽文词简约,却义理渊奥。无锡博物院馆藏的倪瓒《苔痕树影图》是倪瓒去世前两年的作品,纸本,纵九十点五厘米,横三十三点二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画面下方布以坡石,一株枯树挺立于画面正中,与细劲飘逸的丛篁修竹遥相呼应。雨过苔痕滑,竹阴树影深,画出了“一痕山影淡若无”的妙韵。左上有倪瓒自题六言诗一首:“石润苔痕雨过,竹阴树影云深。闻道安素斋中,能容狂客孤吟。”末识“十一月五日余遇牧轩于吴门客邸,求赠安素斋高士并赋。壬子倪瓒”。按壬子为明洪武五年,即西元一三七二年,倪瓒时年七十二岁,故本作是倪瓒极晚年的作品。据悉,此画原由扬州文物商店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收购于江苏高邮民间,被著录于明汪砢玉《珊瑚网》和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均称其为“安素斋图”。
罕见珍贵 洪武墨宝
明太祖朱元璋并不是书法家,其传世墨蹟世间仅见三件,其中之一为无锡博物院藏朱元璋行书手谕,称《吴王手谕》),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吴王手谕》,纸本横幅,纵三十五点九厘米,横五十八点七厘米。计十四行,一百十八字。尾署花押。手谕上钤清宫藏印六方,自右及左分别为“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骑缝钤押)、“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石渠宝鑑”朱文圆印、“宝笈重编”白文方印、“乾清宫鑑藏宝”朱文长方印。据无锡博物院介绍,按清宫藏品的用印规律,此卷被作为精品入选《石渠宝笈》正编与重编。
手谕写道:“吴王亲笔差人赍至军前,教左相国徐达知会:今后就阵获到寇军及首目人等,不须解来,就于军中典刑。近自十月二十五日二更二点,都督府断事牢内所禁张寇首目二十四名将牢子打死,逃出城外。至龙湾,二更时分将一隻解军需的船拿去。随时跟捕,至龙湾发快船跟赶,必是可获。今后不必解来。”内容纯粹是大白话,显示出朱元璋草莽出身的本色,也是其手谕的一贯特点。
自一三六四年称吴王至一三六八年明朝建国,朱元璋集团先后扫荡陈友谅残馀势力,击败张士诚集团,并启动针对元朝的“北伐”。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同时,朱元璋却淡出作战前线,从军事统帅向一国之君转型。但他依然高度关注战场,不断以手谕形式对将领发出指令,收藏于无锡博物院的此件行书手谕,就是关于那段歷史的一件珍贵文物,这也是朱元璋仅存的三件传世真迹之一。
盛诗澜说,从手谕看来,朱元璋显然缺乏必要的书法修养,其书不甚入章法,点画稍欠法度,笔法也略显稚拙,但笔力坚挺,稚拙中不乏健拔。又因书写时纯出于自然,反倒不拘绳墨,仪态生动,别具风神。卷首尚为楷书,随?书写时情绪的波动,渐趋行楷,因此后半段笔墨放纵,颇有气势。整体书风浑厚古朴,雄强豪放,很能表现朱元璋杀伐决断的英雄气概。
关于无锡博物院获得此手谕的经歷,有一段颇令人唏嘘的往事。据无锡博物院介绍,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离开紫禁宫前,曾从皇宫带走大量国宝。后来被日本人扶植建立伪满洲国,这批文物也被带到长春。直到日本战败溥仪外逃,这批文物不断被随侍人员和守卫盗卖甚至哄抢,流落民间。当时,一位名为薛处的无锡籍人,在长春给日本人当翻译,他具有相当的书画鉴定眼力和经济实力,热衷收藏。乱世中,他购买了数件清宫散佚的书画珍品,含《吴王手谕》。一九四九年之后,回到无锡的薛处因为当过日本人翻译被认定为汉奸,薛处被捕后自愿上交了其全部的书画收藏,获得减刑,被判刑十七年。盛诗澜说:“薛处相当于以这批画买了一条命。”
据悉,除了这件《吴王手谕》,无锡博物院所藏《五代杨凝式韭花帖旧摹本》、《明董其昌岩居图、题武夷山图书画合卷》、《唐人书华严经卷》、《明丁云鹏应真渡海图卷》、《明蓝瑛山水图卷》等,均为薛处当年收藏的清宫佚散书画珍品。
吴王僚剑 世间仅存
吴王僚为春秋时期吴国第二十三任君主,西元前五一四年,吴王僚被其堂兄弟公子光的刺客专诸刺杀。
盛诗澜说,吴国以铸剑出名,但无锡博物院却没有一件像样的青铜兵器:“我们一直在多方徵集,可是礼器不合适,价钱大而且难成体系。吴越时期兵器铸造闻名天下,我们就把收藏主题放在这上面。但吴国的王器在无锡范围内出土很少,因吴国被越国灭掉,越国又被楚国灭掉,这些王器当时都是作为战利品被抢夺,在湖北、山东有出土。”
二○○八年十二月,无锡博物院从宜兴民间藏家手中徵集到一把吴王剑。该剑通长四十一厘米、最宽二点七厘米、茎长九点五厘米。剑身饰“王”字形暗纹。窄长扁条形,无格无首,前锋尖锐,两刃近锋略内收,向后渐宽,剑身中线起脊,直通茎末。茎作梯形,前宽后窄,中部有一小孔。两纵靠近茎的地方铸铭文十二字:“攻 王者彶自乍元用 ”。
据说,当时藏家并不知道这把剑的分量。因为有铭文,无锡博物院便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吴镇烽,上海博物馆陈佩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丁孟等专家对铭文等反覆考证,最终确认此为吴王僚的佩剑,推算出此剑铸于吴王僚在位期间。无锡博物院很兴奋,立即花数十万元买下,自此填补了该院无重量级青铜器的空白。
吴镇烽表示,从形制上看,此剑具有春秋晚期的特点。吴王僚的兵器只有一九六一年山西万荣县庙前村贾家崖出土的两件王子于戈,系吴王僚未即位时的作品,其时代当在吴王寿梦在位之时。而无锡博物院此剑是目前世间仅见的一把吴王僚剑,是吴王僚即位之后的自用剑,非常珍贵。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吴国的青铜器以及吴越歷史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