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博物馆私藏“侨文化”
走夷方博物馆大门的照壁。(王俊岭 摄)
“五岳宗山百川赴海,千秋报本万古流芳”,“随庄硚以开滇喜姓著九边勋垂百代,佐沐英而定越幸职肩千户祀享万年”……走在腾冲和顺这座著名侨乡,几乎每一栋民居堂前都能看到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的楹联,让古镇的“文化酒香”散发着迷人的甘醇。
和顺很多民居至今仍是很多华侨侨眷的常用居所,垂涎“酒香”的游人们也不忍打搅主人的生活。怎么办呢?没关系!一些归国华侨大方地敞开自家宅门,以民居博物馆的形式与八方来客分享私家珍藏的华侨故事。
在和顺民居博物馆中,华侨李氏家族的百年老宅“弯楼子”可谓独树一帜。踏着火山石路,扶着粗糙的老墙,阳光将幽静的小巷分割为阴阳两半,那栋顺着山势略显“圆滑”的老宅便是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弯楼子是传统的三坊一照壁庭院,居室两边有西式晒台。走进这座侨宅,木结构的花厅,略显沧桑的太师椅,先人的遗像与挽联让曾经居此的华侨似乎近在咫尺,而厨房旁的美式烤面包炉、屋檐下的英国产铁窗栏、大堂两侧的百年西洋挂钟,又仿佛是本宅华侨生活里中西元素的历史雕刻。来到最内层的院子,铁窗花最多的那间屋子便是曾经的“账房”,巨大的铁制保险柜也是“舶来品”,无声地展示着本宅主人“走夷方”经历之丰与财富之盛。
“这儿的主人现在都侨居国外,分布在13个国家和地区。对于这座老宅,他们并不要求什么回报,只提出一条,要我照顾好客人、看好家就足够了。”弯楼子民居博物馆的守夜人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与弯楼子相隔不远,则是另一家旅缅华侨杨润生自办的耀庭博览馆。据杨润生遗孀李兰仙介绍,“耀庭”二字取自先祖父杨显声的字。走进这座民居,院子里精致的盆栽簇拥着造型独特的火山石,让整个宅子幽静典雅、散发着十足的书香气。在民居二楼,一张张本宅主人旅缅时期搜集或使用过的当地邮票、钱币,让不大的展厅成为窥伺那个时代旅缅华侨生活的绝佳窗口。
“博览馆展现了家族历史的沧桑,展示了侨乡的文化。”杨润生在亲笔书写的《耀庭博览馆序》中这样定义自家的博物馆。据悉,杨家祖籍湖南长沙,先人随军屯边来到腾冲,至今已历22代,保护、传承家族文化的责任如今落到了妻子李兰仙肩上。
耀庭博览馆的展品有很多抗战元素。一张反映日军侵占东南亚国家的老地图被摆到显眼位置。李兰仙介绍,那时,很多华侨沦为日寇铁蹄下的难民,包括杨润生在内的很多当地华侨都有着强烈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杨润生所写的《缅甸沦陷逃难记》一文也被很多历史书刊收录。
李兰仙指着墙上的一幅幅老照片说道,“尽管老伴现在过世了,但腾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民居博物馆还要办下去,让更多人能够亲身体验到我们侨乡的历史和文化。”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