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101幅画作亮相苏州博物馆 生前爱逛园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丰子恺(右)与友人在虎丘塔下留影 杨朝婴供图

 

      苏州博物馆正在举办的“ 缘缘•本本——丰子恺漫画展 ”一经亮相就赚足人气,不少观众特地前来领略丰子恺先生自由率性、饱蕴闲趣的艺术画境。昨天下午,丰子恺的三位后人也来了展览现场,与媒体及观众分享了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以及丰子恺一些不为人知的趣事。

 

      展出的画作共有101幅

 

      据了解,此次苏博展出的101幅丰子恺画作均来自浙江省博物馆藏的《敝帚自珍》画集。这是中国漫画“开山鼻祖”丰子恺的最后一部画集,也是现存于世最完整的一套《敝帚自珍》画集,其中包含了大家熟知的《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补阿四》等画作。

 

      丰子恺的外孙女杨朝婴介绍,《敝帚自珍》画集创作于文革时期,当时,丰子恺的不少画作散失,老人凭借回忆,追忆旧题,重新绘制。

 

      “外公在文革期间被批斗,历经各种磨难,70年代初因病回到家中,自此起,他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开始作画,天亮后停笔,这样才不会被人发现,不知不觉就完成了4套《敝帚自珍》画集。遗憾的是,除了当时外公送给小舅舅的一套完整保留了下来,其他的都已经散失了。”杨朝婴介绍,浙江省博馆藏的这一套就是由她的小舅舅,即丰子恺的幼子丰新枚于1985年捐赠的。

 

      子女教育里包含打麻将

 

      在子女印象中,丰子恺是个特别喜爱孩子的人,他甚至羡慕孩子们拥有的纯真,并想方设法保护孩子们的这一天性。为此,丰子恺的子女都没有像别人家孩子去上学,而是由丰子恺亲自教育。“他的课堂在家里,有一天,讲着讲着跟子女们说,我们打麻将吧,说打就打,等几圈麻将结束,他一捋胡子,布置了作业——写一篇打麻将的说明文。”子女们也习惯了他的教育方式,回去各自写好作业交上来。“事实证明,他的教育方式可能比题海战术更有效,因为我的母亲后来参加初中升学考试的时候,只在小学里借读了半年就考了全校第一。”杨朝婴对此非常自豪。

 

      曾在虎丘、灵岩山等地留影

 

      这是苏州首次举办丰子恺的画展。对此,三位后人都表示,丰子恺知道的话一定很开心,因为他生前特别喜爱江南,尤其是苏州与杭州。

 

      “我记得他至少来过三次苏州。”杨朝婴特地带来了丰子恺在苏期间的几张留影,虎丘塔下、灵岩山顶、木渎古镇上、园林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杨朝婴记得,丰子恺第一次来苏州是上世纪50年代,和她的姨婆一家,去了天平山等地;第二次是在1962年,丰子恺带上了妻子徐力民、长女丰陈宝、幼女丰一吟、邻家女孩萍萍,以及杨朝婴,这一次他们在苏州住了好几天;第三次是在1965年,那年广洽法师从新加坡回国,两人都师承弘一法师,感情甚好,因此丰子恺不由分说当起了陪同,这一次他又去了天平山和虎丘。在后人的印象中,丰子恺特别喜欢来苏州逛园林和爬山。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