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成为南戏博物馆驻场戏古韵传唱永昆调
2015-02-03 14:57:16 作者:刘慧 来源:浙江日报 已浏览次

由国家一级导演翁国生执导、永嘉昆剧团演员担纲的《南戏印象·琵琶记》实景演出,2月1日在温州南戏博物馆亮相。作为南戏博物馆的第一个驻场演出戏,这台时尚昆曲戏将于2月10日首演后,定时定点在南戏博物馆为市民和游客进行驻场演出。
坐在白墙黛瓦的古朴建筑里品味700年前的《琵琶记》,仿佛穿越了时空。舞台上,经典唱段扣人心弦:“糠和米本是两相依,被谁人簸扬做两处飞……”舞台下,古雅的座椅上观众听得入迷——永嘉昆剧团演奏员轻抚琵琶,一曲委婉优美的《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序幕,一净一丑两位俳优以说书的形式串起《琵琶记》中《吃糠嘱托》《辞朝拒婚》《描容别坟》三个经典折子戏,其间还穿插经典南戏的介绍、温州古词的演绎,真是有腔有调。观众由此得知,南戏鼻祖高则诚创作于元代末年的《琵琶记》,不但是我国历代戏曲中版本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我国戏曲结束草创时代的标志,意味着南戏创作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由俚到文,被后人称为“南曲之祖”。
所谓驻场演出,就是一台设计好的节目在一个固定的场所演出。之所以将《南戏印象·琵琶记》的舞台设在南戏博物馆,翁国生解释说,南戏博物馆于繁华喧嚣中独守一隅,建筑是晚清的,青砖绿苔,檐柱翼角,具有历史的质感,饱含建筑美学,在此展现同样饱含历史沧桑且独具文化魅力的昆曲,是再合适不过了。但与以往的舞台戏不同,驻场版《琵琶记》会让观众有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感,主创人员将昆曲的好听好玩且独特元素融入到《琵琶记》中,用最灵活的形式向普通百姓展示古老戏曲。
可以说,南戏博物馆是千年戏脉的新秀场,也是传统文化的体验地。翁国生说,这不是一场戏,更像是一场古典戏曲艺术秀。演出之前,观众除了参观南戏博物馆的静态展览外,还可以进出演员的化妆室、服装室、道具室、练乐室,最直观地了解古老昆曲的魅力。演出中,演员会从不同方位出现,观众可以从不同侧面欣赏表演者的身段、仪态、唱腔等,而且,小剧场的近距离表演方式也能让观众直面南戏文化。
永嘉昆剧团团长张胜建介绍,永嘉昆剧是继承了南戏艺术特色并结合地方戏曲剧种优点而形成的一个珍稀剧种。它是昆剧的一个支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昆剧大家庭中独树一帜。2005年,永嘉昆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永昆同时具有了“世界文化遗产”与“国家文化遗产”的双重荣誉。在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开发、研究与演绎、艺术生产与市场消费相结合中,《南戏印象·琵琶记》将使永昆从县级小舞台进入都市大舞台,并将吸引年轻人和观光客,从而改变戏曲的观众结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