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博物院应是一部“百科全书”
内蒙古博物院成立于1957年,2008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外观气势恢宏,线条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代美感,是内蒙古与呼和浩特市标志性精品建筑之一。它将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突出反映草原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示当代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果,是浓缩了中国北方亿万年生态变迁、几千年草原文明史话和当代内蒙古发展的一部“百科全书”。
在这座文化氛围极浓的院落里,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塔拉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创新方式展示草原文化
“免费开放以来,内蒙古博物院推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社会教育活动,平均每3天就有一个活动,力求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增强博物院的亲和力,提高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塔拉告诉记者,内蒙古博物院注重整合文物和展品资源,根据社会教育形势与任务的需要,在做好平时展示讲解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集中主题,分设专题,力争使这些主题教育深入人心。
“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中,内蒙古博物院突出文物特色,集中草原文化主题,着力打造草原文化社会教育品牌。通过主体和专题陈列展示,开展相关宣教活动,开办主题讲坛,大力宣传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悠久灿烂文化,对传播草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塔拉说。
为了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象展示,内蒙古博物院推出了民族礼俗、礼仪演示活动,通过民族歌舞、民族服饰、马头琴等表演和敬献哈达礼仪展示等活动,使观众不仅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盛宴,同时也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绚丽风采,亲身体验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把一些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内容,通过动态展示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塔拉说,在介绍蒙古族象棋时,由真人扮演棋子进行大型蒙古象棋对弈情景演示,还有请民族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现蒙古族服饰、勒勒车及鄂温克族桦树皮制作工艺的全过程。
为了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手段、扩大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水平,内蒙古博物院与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化厅联合创办“博苑讲坛”。“博苑讲坛”依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资源优势、区内外专家学者优势以及科学研究成果优势,以专家专题讲座、观众互动研讨及观众现场交流讨论等形式,达到深化教育的目的。2012年,“博苑”讲坛被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文化宣传品牌”,成为第一批十大宣传文化品牌之一。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2008年3月,内蒙古博物院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近年来,内蒙古博物院在弘扬中华文化、地区民族文化过程中,加强基地建设,突出基地特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入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强化社会教育功能,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博物院专门设置了内蒙古革命展厅——‘草原烽火’,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乌兰夫为代表的各民族革命志士英勇斗争建立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光辉历史,在弘扬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精神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塔拉告诉记者,在“草原雄风”展厅,以民族特色为主题,陈列各民族精美文物,广泛宣传内蒙古各民族历史文化,突出反映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相互融合、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谁也离不开谁,宣传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祖国统一和对中华文化的突出贡献,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意识。
内蒙古博物院还专门设立“高原壮阔”展厅,展示了内蒙古多彩的地理地貌、壮阔的魅力草原、雄浑的林海奇观、神奇的大漠韵律和丰富的动植物世界,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地下宝藏”展厅向国内外观众介绍了内蒙古及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增强了外来投资者在内蒙古投资创业的兴趣,同时也增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内蒙古是神舟飞船降落的地方。“内蒙古博物院专门设立的‘飞天神舟’展厅,向广大观众宣传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介绍内蒙古各族人民支持我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成为一个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拉说,“草原雄风”“风云骑士”等展厅则系统地介绍了从70万年前河套人开始的我国北方民族发展史。“特别是中华第一龙、第一凤的陈列,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强了观众民族团结的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他说。
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
塔拉告诉记者,内蒙古博物院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全国首家全数字化、高集成度的流动数字博物馆,并于2013年“国际博物馆日”在呼和浩特首次展出,之后陆续在内蒙古其他盟市开展了流动数字博物馆“进六区”(即进校区、进营区、进牧区、进农区、进社区和进革命老区)活动,累计展出130场,参与观众5万余人次。“流动数字博物馆以理念创新和科技创新彰显魅力,成为内蒙古博物院服务基层群众,落实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也成为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他说。
“我们不仅利用数字技术将展示空间最大化,还通过流动展车的形式让‘展览跟着观众走’,观众不用隔着玻璃俯身观看,不必楼上楼下更换场地,更不用为看不到细节而感到遗憾。”塔拉说,很多观众都不敢想象40多平方米的车厢里能装载数百件大大小小的文物,仅仅通过几台计算机和触摸屏就能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空间,各种数字文物能快速变更重组,形成不同主题的数字化展览,不仅让观众一饱眼福,也实现了他们零距离“触摸”文物的梦想。
塔拉告诉记者,内蒙古博物院正在全力推进博物馆理事会制度改革。将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全局协调、问题倒逼、先易后难的方式,建立和推行博物院理事会制度,逐步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院建设的新格局。“立足博物院藏品特色,争取再推出1至2个影响久远、社会叫好的草原文化展览;围绕观众精神需求,引进更多短小灵活、观众喜爱、思想深刻的临时展览。”他说。

责任编辑:angel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